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河北省李俊兰老师教学设计.docVIP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河北省李俊兰老师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品析诗句,感受诗句的艺术魅力。 3、理解作者借咏词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把握意境,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变化。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味法3、合作探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过头,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著有《东坡乐府》。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居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1、字词检测 宫阙()琼楼玉宇()朱阁()绮户()婵娟()不胜寒()三、讲授新知1、解读小序 在预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同学会注意到在水调歌头这个词牌的下面有这样一行小字,这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缘由。从哪里看出交代了时间(丙辰中秋),在这首词中具体指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意味着什么?(团圆)这首词的缘由体现在哪些句子上?(兼怀子由) 子由是苏辙的字,写作此词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此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义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七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2、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尽量读出词的韵味来。 分小组读,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小组成员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朗读这首词,然后交流疏通这首词的大意。5分钟后检测各小组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把酒问青天:婵娟: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朱阁:无眠: 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 诗词赏析 ①阅读上阙,回答问题1词人在上阙中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人想要归去哪里:联系背景,诗人所说的天上实际指哪里?为什么词人想要归去天上?最后归去了吗?为什么?(此处表现词人的什么心理) 词人想要归去天上,也就是想要归去朝廷,想回到朝廷这个更能施展自己抱负的权力中心,为国效力,在地方虽然也有一番作为,但作者在这里孤独、寂寞,更多感受到的是失意与别离的伤悲。 最后没有归去,因为在朝廷哪里能像在地方这样轻松自在!表现了词人既想回到朝廷又留恋地方的矛盾心理! 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情绪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这里词人已经想开了,于是就回去睡觉。可是躺在床上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小结:“高处不胜寒”的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苏轼的得意之状。 上阙:写望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通过你的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力求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②阅读下阙,回答问题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什么无眠? 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入眠。(结合背景)师:这几句又该怎样读?注意揣摩,小组竞争 2、在这个无眠之夜,词人想了些什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问运用了拟人和反问的修辞,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捉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写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恋之情,含蓄的表达了对不幸的分离者的同情。进而想到了一个人生哲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的悲欢离合就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之理,并非人力所能左右的)3、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人世的聚合离散正如明月的阴晴圆缺,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想到这词人的心理已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上传的公开课课件都基本上有配套的教学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