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位置优越:“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秦国人开始居住在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后不断东进,穆公时,夺取关中;秦惠文王时,夺取巴蜀之地。相比于东方六国,秦国突出的地势地形优势有二:一是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二是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政治传统: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改变了羸政的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部分,从人才角度分析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参考思路 材料中叙述了因秦王发现郑国所提建议是韩国阴谋后,就下令驱逐其他诸侯国的人。李斯为此上《谏逐客书》,以商鞅、苏秦为例劝诫秦王,从而证明六国来事秦之客无负于秦。“秦僻在雍州”,经济文化较六国落后,人才比较匮乏。只有广纳贤才,唯才是举,才能达到“宝者多、忠者众”,国富民强,称霸诸雄的效果。秦王政最终采取了这一想法,从这里也反映了秦王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特点。事实上,不止嬴政,数代秦王皆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国力日盛。 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的巨大作用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富民且强,诸侯宾服。因此,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之后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一、客观原因 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二、主观原因 1、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2、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3、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4、正确的军事战略——远交近攻的战略和各个击破的策略 归纳:秦统一的原因 秦统一的进程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随后,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同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的大一统:军事层面的统一 秦通过兼并六国,并向北反击匈奴,向南征服越族地区,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史料阅读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秦朝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 王室衰微 应加强中央权力 诸侯争霸 应限制地方权力 ? ? 秦朝的答卷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 君主专制下的 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 郡县制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治粟内史 奉常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少府 郎中令 卫尉 三公 九卿 九卿泛指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太尉掌军务,但为虚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有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职能 国家治理方式的选择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关于秦朝建国初的国家治理问题,群臣展开了激烈辩论: 思考: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皇帝嬴政又是怎样的态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参考思路: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文化》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