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
应用
广告语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意义
⒈传统文化元素是体现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中国幅员辽阔,既有共同的华夏文明,又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区域文化。按照有关学者根据地域对广告的分类,其中的地方性
广告和区域性广告就完全可以通过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掘,凸显
自己的产品特色。比如浙江卫视,它是通过水墨画的形式向观众
展示了“小桥流水人家、杏花烟雨江南”的水乡形象,引用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的诗句和徐悲鸿的“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烟雨江南。”别有一番风味,不仅激起本省观众的强烈文化
认同,也很能吸引外省观众的好奇心和持续关注。由此可见,产
品品牌个性的打造,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掘及利用。
⒉传统文化元素是提升广告品位的一大法宝
大多数广告的目标受众都是普通人,因此广告应力求通俗,
但通俗决不是庸俗。像雕牌洗衣粉“你泡了吗?你漂了吗?泡泡
漂漂晾起来”受到批判,很大原因就是其低俗化的表现,其中
“泡”、“漂”利用谐音,暧昧的性暗示,给人一种歧视女性的意
味,当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宝马汽车2006年11月23 日在《南
方周末》上的一幅广告就做得很成功,不仅大气,而且极具中国
文化特色。这一叠广告共8版。纸是整张,不裁开。8-1为森林
中的弯曲公路,文字为:有容,处变亦坦然。2-3为一西装领带
的男子闭眼作陶醉状,闹市背景。文字为:有容,闹市亦静室。
翻开,4-7为一辆宝马。文字为:有容,乃悦。从“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中国古语中提炼出的广告语,在更深的层次上表达
了宝马力图适应中国国情的良苦用心。在这里,广告传递的潜在
文化信息、品位诉求无疑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广告语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形式
传统文化元素是广告语创意的一大重要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古诗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成语典故,
可以作为广告创意的取材来源。广告语若能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
加以合理利用和编改,就会达到一种惊人的效果,成为一种新的
文化形式。
⒈广告语中诗文的运用
用诗做广告可谓由来已久。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一首广
告诗《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
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位嗜酒如命的“诗仙”,对“兰陵
美酒”极尽赞美之辞,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此诗使“兰陵美酒”
美名远扬,这也许可算我们至今能够确认的第一首广告诗了。
古诗词一般都具有整齐对称、合辙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
特点,而且寥寥数语就能描写出一种奇妙的境界。在广告制作中,
若能够正确、恰当的选择古诗作为广告宣传语,使其情景交融、
物我交融的境界发挥到产品上,无疑会引起消费者的喜爱,从而
激发购买欲。利用古诗词作为广告语,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第一,直接引用原诗文。直接引用耳熟能详的诗句作广告语,
在获得受众认同的同时,既能够把产品的某种特色展现出来,也
能够让人们把对其诗句的一些美好感受转移到该产品上,有利于
宣传产品的知名度。例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曲酒”是安徽贵池县杏花村酒厂生产的传统名酒。
隋唐以来,就已经很出名,人称“杏花自古艳池阳,美酒名花十
里香。”这里就是借用唐代诗人杜牧 《清明》诗中早已脍炙人口、
广为流传的名句作为广告语,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效果
当然很好。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一则纹竹广告,引用了苏
东坡《于潜僧绿筠轩》的诗句渲染商品的文化气质。自古就有梅、
竹、菊、兰四君子的说法,这些植物被人格化了,而竹代表着超
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诗也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
成。食无肉,只不过清苦一点;居无竹,则少了多少情致?在精
神享受和物质享受的大比拼中,精神显然更胜一筹。
第二,化用原诗文。即只引用脍炙人口的诗文的一部分,另
一部分用来阐述其商品。让读者把诗文和产品联系起来,突出产
品的特点,便于记忆,并借此提升产品的品位,促进销售。例如:
万紫千红谁裁出,飞燕剪得春光来。—— 这是河北阜城县五金
厂的“燕”牌剪刀的广告。它借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的
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境而加以改写,
先设问 —— 姹紫嫣红的美丽服饰谁剪出呢?接着给出答案,点
出品牌名称,加深消费者的印象,是燕牌剪刀为装点美丽春色作
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语言清新隽永,风格朴实而又不失俏皮,
给人以愉悦的心理享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