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变法与北宋的灭亡.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宗绍述 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取绍述神宗事业之意。重新起用变法派章惇、曾布为相。变法派东山再起,逐步恢复新法,稍有调整。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主持朝政,旧党复起。至1102年徽宗亲政后,任用前变法派成员蔡京为相。 哲宗绍述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日益激烈,新法成为他们进行派系倾轧、扩大自己权势的一种工具。至此,变法运动也就完全失败了。 四、北宋的朋党之争 北宋的党争随着北宋的政治发展而有所不同,可分为四个时期: 1、太祖、太宗、真宗 由于政局相对稳定,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党派。 2、仁宗至英宗(1023-1067) 主要是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与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斗争。 3、神宗、哲宗(1068-1100) 主要是改革派与反改革派的斗争。 4、徽宗、钦宗(1101-1127) 元祐党人 程 颐 司马光 黄庭坚 苏 轼 五、北宋的灭亡 徽宗统治的25年间(1101年~1125年),徽宗看中王安石变法时朝庭的财物充裕,改年号“崇宁”,表示尊崇“熙宁”,要恢复新法。但他最宠信的官僚是被称为“六贼”的蔡京、王黼 、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以及杨戬、高俅等人。他们借新法打击异己,聚敛搜刮,无恶不作。 宋徽宗把自己对艺术的爱好付诸于奢侈,为了修建宫殿、园林,宋徽宗命令在苏州、杭州设“造作局”,集中工匠几千人,制造各种工艺品,所用原料器材,都是从民间搜刮而来。宋徽宗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门从东南各地搜罗各种奇花异石,用船经由大运河输送到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叫做“花石纲”。 宋徽宗作品《听琴图》中的作者本人 蔡京等打击异己而炮制的元祐党籍碑 宋徽宗书法 宋徽宗书法 蔡京书法 宋徽宗作品《瑞鹤图卷》 宋徽宗作品《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作品《听琴图》 张择端《金明池竞标图》 “花石纲”遗物 “宣和殿宝”印 第三节 变法与北宋的灭亡 一、庆历新政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山东巨野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 文学上,反对唐末以来的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为后来欧阳修、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 政治上,在真宗朝初年, 就针对时弊, 上疏要求“改辙更张, 因时立法”。未被采纳 。 庆 历 新 政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进士出身。当过中央下、中级文官和开封、苏州等地知府,宋夏战争时曾任陕西边帅,使沿边防守有一定起色。他敢于“言朝政得失”,在士人中有较高声望。 宋仁宗天圣三年( 1025年),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任参知政事,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推行新政。范仲淹上疏提出10个方面的改革方案,10条大部分为仁宗接受,先后以诏书形式颁行全国,史称“庆历新政”。其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庆历五年初,范仲淹等被迫罢相离朝,新政实行一年多而夭折。 韩琦(1008~75) 范仲淹 (989~1052) 富弼(1004~83)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范文正公政府奏议 庆历五年初,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相继出朝,新政夭折。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著天下的重任。 他们开始高唱华夷之防。又盛唱拥戴中央。他们重新抬出孔子儒学来矫正现实。他们用明白朴质的古文,来推翻当时的文体。他们因此辟佛老,尊儒学,尊六经。他们在政制上,几乎全体有一种革新的要求。他们进一步看不起唐代,而大呼三代上古。他们说唐代乱日多,治日少。他们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一种严肃的制节谨度,而又带有一种宗教狂的意味,与唐代的士大夫恰恰走上相 反的路径,而互相映照。因此他们虽则终于要发挥到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来,而他们的精神,要不失为含有一种哲理的或纯学术的意味。所以唐人在政治上表现的是“事功”,而他们则要把事功消融于学术里,说成一种“义理”。“尊王”与“明道”,遂为他们当时学术之两骨干。 《国史大纲》第三十二章《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 钱穆先生(1895~1990) 二、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危机却日益加剧,士大夫要求改革日益高涨。 1058年(嘉祐三年)冬,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上万言书。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

文档评论(0)

zyxs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