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 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公共参与 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材料一: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二: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中亚和西亚的农作物、佛教、音乐、医药、乐器、天文学、数学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进行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得以不断创新发展。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及正确态度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中国制造 12 1 2 3 4 5 6 7 8 9 11 10 3分钟 讨论结束 以“我这样看郭巨”为主题, 讨论:你对“埋儿奉母” 的认识。 【探究一】 孝道精神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作用 继承、古为今用 孝敬方式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消极作用 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 精华 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 《二十四孝》 戏彩娱亲,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亲尝汤药 埋儿奉母,卖身葬父 卧冰求鲤,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弃官寻母 ...... 全国老龄办公室等部门发布新版“24孝”行为标准 教父母学会上网 经常为父母拍照 为父母买合适的保险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3)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 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求大同等。 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等。 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 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等。 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材料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纵向) (2)博大精深(横向) 材料二: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了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共计26项。例如,中国的数学早于西方几百年;中国的历法应用的规模之广、延续的时间之久为世界所罕见;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 思考: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结合上述同学发言,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高二某班的同学们正在举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题班会,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 学生甲: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学生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稿中经常引经据典如:“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法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国理政中大有可为,有助于提高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学生丙: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和为贵”,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 【探究二】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学生甲: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学生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稿中经常引经据典,如:“凡治国之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化学_实验室研究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实验室研究不同价态硫的转化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校本课程_《7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Урок 17 Что вы любит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Урок 17 Что вы любите教学课件设计.ppt
- 项目进展报告英文邮件格式范文范文.docx
- 医院科主任设备维护职责.docx
- 接触网精品工程实施方案(3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