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门画派:沈周书画作品欣赏(二 )
吴门画派:沈周书画作品欣赏 (二 )
沈周(公元 1427 — 1509 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
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
吴县)人,不应科举, 博览群书。 书学黄庭坚, 诗学白居易、
苏轼、陆游。山水初承家法,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取法董
源、巨然、李成,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於广
收博取中自拓新意。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拓为大幅,用中
锋秃颖,笔力挺健而蕴藉,风格沉着浑厚,画以意境趣味为
重。花卉鸟兽重写生,淡墨浅色,情满意足。亦画人物。沈
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
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
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是吴门派宗师,在画史上影响深远,与唐寅、文徵明、
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客座新闻》 、《石田集》等。
《自寿图》
十一月廿一日,周七十生辰,作自寿图,绢本,山峰树
石,学赵伯驹青绿,人物类赵孟頫,堂前有乔松高树,屋内
几列鼎彝诸玩器。并有自寿诗三首。此图同为弘治丙辰,作
高士扶几而坐, 拈须望天, 喟感光阴似白驹过隙, 不可复回。
前一童奉酒立,下端有山岩数块,后作芭蕉一丛,蕉叶或正
或反,错落有致。此图文字不佳,构图与故官蕉阴琴思极相
类似。
《青山出云图》
款署弘治壬戍三月,时沈周七十三岁,来往宜兴,客吴大本
家,同游张公洞。款识宿山僧楼,时雨初霁,云山吞吐有房
山笔意,固得佳纸,乃信手写成。 近岩用米点簇成,大
树五株,浓淡变幻,极富雨意。木桥曲折至僧舍,一高士踞
坐屋中,神思惘然。山头亦用米法,飞瀑下垂,山腰云间寺
庙相连,古松成林。山脚下一溪回出,树后水榭多间,有客
正把臂晤谈。云气上端烘托颇佳,下端太碎,米点排列亦不
佳,实为缺憾。诗云:“青山出气却成云,漠漠云山两不分,
试侍云开山出色,芙蓉洗眼照秋曛。
《书画册(一)》
作高士立于山爆前,仰首观瀑。山石用笔甚草之,然用
淡墨和色染下,将空白处自然留出云雾并写成山石质感,极
为灵动。 山下作密林,近树略深而远树浅, 因图意为“看雨春
山中,晴日未可为”,雨后林木颇有“濯濯翠流汁”的感受,所
以树法亦必写成蕴藉一片的情趣。略数笔为山岩,并作平台
及溪流。
《书画册(二)》
起高楼于万木林头,楼内一人倚栏远眺,但见湿云一
片,截断春山,山头暗处以米点法缀成,并点浓墨醒之,在
温湿中自有苍动之感。云中淡笔甚少,然高低变化,甚得自
然妙理。林下以淡墨横墨数笔为沙岸,焦墨数点,醒出远近
层次。
《书画册(三)》
一叶扁舟,正行于首花洲前,船头高士,回首翘望,船
尾稍公,正操舟使急行驶。近处坡岸,但见芦苇一片,远处
则微露沙洲,以浓墨作苔点,使观者注视画中重心处。通幅
用笔用墨均极简,然舟船点处妥当,自成妙理。
《书画册(四)》
水天均用淡墨染,乃写雪夜月中景色。 一岩斜出画
面,山脚作密林,枝枒杂出,木叶尽脱。岩脚系孤舟,有道
可通草堂。右侧溪上架石桥,舟作危岩陡起,草堂中一人寂
坐,正观赏琼瑶世界。有香茶美酒,登临远望,岂非赏心乐
事。 以浅螺青著山岩角,人物略点朱衣,在清润中得恬
静之趣。
《书画册(五)》
天平山在吴县西,支硎山南,峰奇石秀,林茂泉清,且
有远公庵,山顶可远眺大湖,此即写登山景色。 松林绵
密夹道,道中二人曳杖徐行,互论诗文,林际出庙舍,形简
而掩映得宜,构思之妙,混若天成。庵后山峦如嶂屏起,山
石略分以短披麻皴,近山用笔略浓,远处轻淡,使空间层次
深远。近岩用浅赭,略分螺青,山道后又略以青分,屋顶及
松均染花青,则后山全用赭,虽全图仅浅染青赭二色,相互
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