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 诫子书
1.反复诵读, 把握文章内容,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结合作者生平, 体会文章主旨, 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 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答复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 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 更是一位慈父,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 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 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 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 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 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
非宁静无以致远(到达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驰(疾行, 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凋落, 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 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 就无法到达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最终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 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 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 就无法到达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 就无法振奋精神, 轻薄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最终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 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正一反, 说服力强.
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 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②学习:“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③惜时: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根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 就必须努力学习, 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 三者中,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根底, 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4.“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 实那么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 防止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目标导学四:谈感受, 说启发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 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例如一:“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时光飞逝, 我们要珍惜时光, 不能等到自己变老, 和世界脱节, 才悲叹岁月蹉跎, 那将于事无补.
例如二:“非志无以成学.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 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 否那么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这一崇高的志向鼓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三、板书设计
诫子书提出论点: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分析论点正面论证: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反面论证:淫慢那么不能励精, 险
躁那么不能治性
总结论点:劝诫惜时, 有所作为
可取之处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还缺乏自己的方法, 所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 合作翻译,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译、断句时深入浅出, 掌握一字一词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 所以教学时以词汇为中心来组织文言文的教与学. 词义讲析得好, 断句、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