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水证论(一).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渡舟医论医话 100 则——水证论(一) “水证”是指因水邪伤人的各种病证,水之为病,经过 历代医家的发展与总结,尤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 书对“水证”之论妙义无穷,为千古之绝唱,济世活人而流 传于世。余不敏,采撷古义,结合自己见解,著《水证论》 问世,继承发扬,谅不无小补也。 一、水证的形成 水为有形之邪, 其性寒冽, 最伤阳气。 水在人体的新陈代谢,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 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 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 考本文之义是对水液气化代谢的总结,水先入胃,藉胃气的 腐熟之功,使水液移行于下,并摄取水之精气而上运于脾。 脾与胃互相表里,又能为胃行其津液,又把水精上归于肺。 归肺之水精,处于上升的阶段,故称“地气上为云。 ”水至 高源,又藉肺气的呼吸与“通调” ,才能或散或降,而润泽 周身。所谓“通调” ,指肺气有通达、调节三焦水道的功能。 它使水津向外宣发叫做“浮” ;或向内降叫做“沉” 。若与上 述的“地气上为云”对照,这个阶段则叫“天气下为雨” 。 凡下降之水,最后必归于肾,肾有气化功能,能使水之清者 上升于肺;水之浊者下输膀胱,根据生理需求,或蓄或泻, 维持了生命正常。 这就不能难看出,水的代谢,是由胃、脾、肺、肾、三焦一 共有五个经气的功能, 又经过升、 降、浮、 沉四个生理阶段, 才完成“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新陈代谢作用。如果“五 经”的气化失调,尤以阳气不能化阴,气不能行水,蒸化无 权,则气冷水寒, 流溢失序, 或上冒清阳, 或痞结中下二焦。 水为阴邪,必伤阳气,浩浩淼淼,在表在里,沿三焦泛滥, 于是各种水证则逐次发生。二、水气病脉证并治水气病分为 “水肿”与“水气上冲”两大门类。 (一)水肿《灵枢·水胀篇》曰: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 如蚕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 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 其候也。”《素问·气厥论》曰: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 水者, 按腹不坚, 水气客于大肠, 疾行则鸣濯濯, 如囊裹浆, 水之病也。 ”《素问·水热穴论》曰: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 皮肤,故为肿。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可见水肿为肺、脾、 肾三脏所主。 盖水为至阴, 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其制在脾。若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 不制水而反侮;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 上泛,故传入于脾,则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 分而言之,三脏各有所主;合而言之,则多由火气之衰微, 阳气之不化,水道之不通所致也。 《金匮·水气病脉证篇》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 则为水,小便即难,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身体肿重” 。 又说: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 反下之,下之则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本自有热,消谷, 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又说: “寸口脉弦而紧,弦 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又说: “夫水 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肿, 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又说; “水病脉 出者死。”以上援引《金匮》对水肿病的脉诊、色诊、问诊 以及辨脉知机的死候,对指导临床意义非凡。水气病可分为 四类:风水、皮水、正水、石水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