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 敖玲敏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lowbar;敖玲敏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Vol. 19, No. 2, 217–22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21.00217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
敖玲敏 吕厚超 黄希庭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会影响其社会动机、社会目标追求、情绪管理以及认知过程, 研究者对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认为对未来生命中所剩时间的感知是个体动机的组成部分, 影响着社会目标的优先性选择。当知觉到未来时间非常有限时, 优先选择以情绪调节为目标; 反之, 则偏向选择以获取知识为目标。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介绍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和理论要点, 对其主要研究领域进行述评, 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未来时间; 未来时间洞察力;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社会目标; 社会偏向 分类号 B849:C91
“少壮轻年月, 迟暮惜光辉”, 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和认识各有不同, 这些差异会使人们做出不同的目标选择。未来时间洞察力存在年龄差异(吕厚超, 黄希庭, 2021; Kastenbaum, 1963), 一般而言, 年轻人知觉到未来时间比较充裕, 优先选择以获取知识为目标; 而老年人则相反, 偏向选择以情绪调节为目标, 这在老化过程中尤为明显。有关研究表明(申继亮, 陈勃, 王大华, 2000),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体在身体素质和一些心理机能, 尤其在某些认知能力方面趋于减退, 但在情绪方面, 并不像认知能力那样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个体这种在身体健康、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下降, 而情绪及幸福感却维持在较高水平的矛盾现象被称为“老化的悖论(paradox of aging)” (Carstensen, 2021)。个体如何在生理机能存在内在损失的情况下将情绪和幸福感维持在较高水平?他们又怎样感知有限的生命时间?在未来时间洞察力(future time perspective, 收稿日期:2021-08-1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ZX024)、灾害心理项目(104060、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B202103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XDJK 2021C105)资助。 通讯作者:吕厚超, E-mail: houchao928@163.com
简称FTP)改变的情况下, 他们又如何调整社会目标及选择社会同伴?对此, Carstensen (1987)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简称SST)提供了较为全面、合理的解释。
2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ST)
2.1 SST的理论假设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由Carstensen (1987)提出, 本质上是动机的生命全程(life-span)理论, 即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体知觉到的未来时间变得越来越有限, 而不同社会目标的优先性会随之发生变化(Mather Carstensen, 2021)。该理论建立在三个理论假设之上:第一, 社会互动是人类生存的核心, 人的社会兴趣、社会依恋处于不断进化(evolve)之中。第二, 人们的行为由实现目标的预期所驱动。第三, 人们具有多重甚至相反的目标, 在行动之前对目标是有所选择的—— 目标的选择先于行动, 有限或充裕的时间感知会影响社会目标选择(Carstensen, Isaacowitz, Charles, 1999)。Carstensen (2021) 还认为对未来生命中所剩时间的主观知觉在人类动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知觉到的时间比生理年龄更能够预测认知、情绪及动机的变化。同时, 时间的有限感使人们对情绪状态管理的目标比其他类型的目标更为重视。 2.2 SST的核心概念
社会目标和未来时间洞察力是SST的核心概念, SST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某种合理关系; 以
218 心理科学进展 第19卷
此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为进行准确预测, 该理论认为对未来时间的感知能预测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目标。
2.2.1 社会目标
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Carstensen, Isaacowitz, Charies, 1999), 人类的社会目标有两大类:知识获得目标(acquisition of knowledge)和情绪管理目标(regulation of emotions)。知识获得目标以获得知识为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东君照明集中控制系统用户手册.docx VIP
- 〖GB50011-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docx VIP
- 《浙江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2018版).docx
- 怎样恢复已删除的文件.doc VIP
- 2025年中国铁道橡胶垫板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5讲凸透镜成像(解析版).docx VIP
- 2001-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601数学分析》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pdf VIP
- 古典文献学第二章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ppt VIP
- 2025年综合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