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 2、分析文中景物描写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艺术效果。 3、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2、赏析景物描写片段,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分析本文表达技巧及其艺术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国的名人文士,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像曹植,宣称“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把泰山看作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像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今天我们就随着姚鼐的步伐,去游一遍泰山,这节课可要好好听,因为你们都是泰山的导游志愿者,我们一起过把导游瘾。 板书《登泰山记》 2、检查预习(导游知识库) 师:做导游呢,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现在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字音 姚鼐:? 汶水: 济水: (2)检查重点字词解释 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乘风雪: 余始循以入: 崖限当道者: 磴几不可登: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 须臾成五采: 其远古石刻尽漫失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少杂树,多松,生(省略介词于,在)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作者简介 桐城派: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人为方苞,经刘大魁、姚鼐等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姚鼐:字姬传,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 3、整体感知(导游带我看) 问题设置:全文共五段,每一段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到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后的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4、深层理解(导游带我品)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赏析文本,并让学生结合文本为画面配上导游词。 赏析文本:现在我以“泰山概貌图”,给大家做一下示范,导游前呢,需要精研一下文本,深入挖掘图画特点。文章的第一段比较简单,“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在古代,山之阳为南,山之阴为北,西与东名词活用做状语,翻译为向东向西。“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描绘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经典判断句式点出古长城的位置。“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点名泰山最高点,也为泰山之行竖起指路碑,为后文做下铺垫。 导游词:分析完文章,现在为大家导游,欢迎同学们来到著名风景名胜区泰山。我是你们的导游黄老师,现在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开启泰山之旅吧,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它位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泰山形势险峻,依山筑城,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山的最高峰便是日观峰,也是我们今天要去观日出的地方。 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的泰山之旅马上开始! 重点句子赏析: (1)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5)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6)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 学生赏析完重点语句后,再去动笔写写导游词,邀请学生上台带领大家一览泰山风貌。 个性探究(导游带我思) 思考: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文章善于取舍,简洁明快; 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侧面烘托) 体现了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思考:作者雪中登泰山且不走寻常路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生也要勇于面对挑战,才能有不一样的成功; 人要敢于突破自己,突破传统的窠臼; 登山有人生,都应该有大境界、大目标,在目标的召唤下,不断冲击、不断进取。 文化传承 小结并布置作业:搜集资料,选取合适的角度比较《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