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的早期识别及康复.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危儿的早期识别及康复1. 高危儿的概念2. 高危因素3.高危儿的分类4. 高危儿的潜在风险5. 高危儿早期筛查的目的6.高危儿的筛查方法7.高危儿的早期康复高危儿的概念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婴幼儿时期或未成熟脑时期),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的小儿(1)胎儿期高危因素:母亲孕早期先兆流产(胎儿脑发育不良或异常),孕期感染(TORCH宫内感染综合征),母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物质及用药 ,妊娠高血压、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遗传因素等婴儿期高危因素:颅内感染,颅外伤,中毒,反复感染,缺乏刺、早期教育,2)分娩期高危因素:产时窒息(脑损伤65%,肾损伤,心,肝等多脏器损伤)(产时窒息,新生儿窒息多数在胎儿期就存在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胎儿时期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及损伤,心血管畸形等),难产,剖宫产,产伤3)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严重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综合征,先天缺陷高危因素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对胎儿、新生儿、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机体重要功能有不良影响的因素高危儿分类 2)发育临界儿:中枢发育障碍为主的高危儿,高危因素主要影响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临床上出现中枢发育障碍的表现,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行为异常等脑损伤的危险(由于婴儿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完善,未成熟的脑代偿性和可塑性强,其早期临床不典型,不易诊断,如果早诊断,早干预,脑功能有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1)健康高危儿:在胎儿,围生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但小儿生长发育正常,经随访没有疾病的表现3)其他高危儿:孕期感染致胎儿,新生儿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反复感染,营养不良,过敏体质的小儿,出生缺陷的小儿胎儿期高危儿早期筛查目的:从高危儿人群中早期发现脑发育异常小儿,进一步进行发育障碍或脑损伤的诊断和早期干预,利用大脑早期发育的代偿功能,来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减少高危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存活的高危儿在体格生长,行为发育得到改善并赶上正常儿童高危儿检测的主要对象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有围生期各种高危因素的小儿 高危儿的潜在风险:脑发育障碍:各种高危因素可导致脑发育不全,脑缺氧缺血,脑中毒,脑损伤,脑结构异常,脑功能障碍,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生长发育障碍,脏器组织功能异常, 视反应肌张力 听反应高危儿的筛查方法运动发育运动发育姿势视反应检查:婴儿仰卧位,保持头正中线直径10cm红球,距离小儿眼前20cm处轻晃引起注意,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小儿眼球与头部跟随红球转动情况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但头可能不转动2个月眼和头转动,左右可各达45°3、4个月追视各90°,即转动180°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与小儿面对面,距离20cm处发出柔和声音,吸引注意,然后分别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及头部跟随人脸转动情况判断标准同视觉追踪红球听反应检查:小儿仰卧位,保持头正中线用内装20粒干玉米粒的塑料盒在小儿视线外,距左、右耳7·8cm处连续有节奏摇动发声,观察小儿反应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瞬目、转头、皱眉), 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坐翻身爬5个月婴儿独坐前倾,6~8个月会坐不持续(6个月独坐手支撑,7个月直腰坐,8个月扭身坐),9个月完全可以独立坐(可以坐位自由变换体位)3个月仰卧至侧卧位4-5个月仰卧位至俯卧位6个月俯卧位至仰卧位,持续翻身指身体向前移动20cm以上,7-9个月会爬,但不持续,10个月会爬,少数不会爬先走TEXTTEXTTEXTTEXT围巾征:将婴儿一侧手臂经前壁经胸部拉向另一侧肩部,正常新生儿肘关节不能超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上肢肌张力减低和臂丛神经损伤是阻力明显减少,肘关节超过中线,手臂可围绕颈部内收肌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两手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将小儿双下肢缓缓向两侧拉开,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测量量大腿之间的夹角(内收肌张力增高时内收肌角度缩小,肌张力降低时角度增大)不同年龄内收肌角不同(4个月后应大于90度)1~3个月:40-80°, 4~6个月:80~110°,7~9个月:100~140°,10~12个月:130~150°TEXTTEXTTEXTTEXT腘窝角:平卧位,小儿骨盆贴于床面,髋关节屈曲使大腿紧贴于腹部,然后将小腿抬起,使膝关节尽量伸直,测量腘窝角度,角度小,表明肌张力高,角度加大,肌张力偏低不同年龄腘窝角:(4个月后大于90度)1~3个月:80~100°,4~6个月:90~120°,7~9个月:110~160°,10~12个月:150~170°足跟碰耳

文档评论(0)

专业排版内容修改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排版内容修改广告设计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