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VIP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君子自强不息 教学设计 课题 君子自强不息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自强不息”的出处与内涵 2.积累有关自强不息的古诗词以及历史人物故事 3.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兰州大学的校训是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厦门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你发现没有,我们的许多高校的校训中都有“自强不息”这个成语 自强不息的出处 自强不息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图片展示) 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1.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不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斗。所以,自强不息就是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斗。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个人而言,则是自立自信、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等。 2,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呢,古代圣贤给了我们答案。 《论语》中提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说,作为一名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毅的品质。 《论语》中还提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我身上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所以说君子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老子》中提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战胜别人是有利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所以要想做到自强不息就需要有宽广坚毅的品质、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还能够战胜自我 3.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 李白在《行路难》中自信乐观的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的挂起船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即使前路困难重重,也要有豁达的精神。 屈原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追求真理的路上很漫长,我将不折不挠、不遗余力的去追求探索。 他甚至还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合乎我心中的美好纵使我多次死亡也无怨无悔! 郑燮曾赞美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精神! 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在我国古代也有着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 祖逖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业 宋濂抄书:宋濂小时候家徒四壁,连一本可以拿来读的书都买不起,但是宋濂十分好学,他奔波在邻里邻外,忙着向周围的人借书,但是看一遍不过瘾怎么办,宋濂对书籍的喜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于是他把每一本书都抄写下来,为了赶上还书的日期,即便是大雪纷飞的日子,砚台都结了厚厚的冰,手指冻得都不能弯曲,但是宋濂也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我们在这一册也学习了范仲淹的文章,其实范仲淹也是一位自强不息的人物,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吧! 范仲淹断齑画粥: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 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 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将

文档评论(0)

139****26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