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教案.docxVIP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教案 教案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课《红烛》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红烛》课文原文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知作者体裁 1.说小诗: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2.说作者:你知道闻一多的哪些情况?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绘画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3.说背景:有谁知道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写作这首诗歌?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 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4.说体裁: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中国新诗的发展: 二、读——理内容结构 1.自由读:读两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内容。 3.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 ①什么是红烛?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②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③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 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④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 焚? 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全诗以诗人对“

文档评论(0)

泰和宸风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泰和宸风文化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211MA94GKPQ0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