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念奴娇•赤壁怀古》——生命中的“放逐”与“坚守”-课件.pptx

高一【语文(统编版)】《念奴娇•赤壁怀古》——生命中的“放逐”与“坚守”-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命中的“放逐”与“坚守” 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 主讲人:石海燕 学 校:北京市八一学校 1. 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2.通过品味语言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感受苏轼词中旷达的情感。 3.深入理解苏轼 圆融通达的处事思想和“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学 习 目 标 北宋的苏轼,一生都在“放逐”中度过,却没有被生活打败。他精神上坚守的又是什么呢?完成《苏轼的流放日记》,以苏轼的口吻,写出他被贬黄州后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学 习 任 务 1、结合苏轼生平经历,简单画出苏轼的“政治人生”轨迹图。 2、诵读全诗。 课 前 预 习 被“放逐”的人生 听诵读,整体感知诗词内容。 学习任务一 梳理诗词内容,完成表格 诗句 特点 景物 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境界开阔、历史久远 气势雄壮 人物 周郎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我 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年轻、儒雅、意气风发、功业有成 多情 年老、功业未成 赏析“古地之景”——炼“字”、析“手法”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在赤壁之战的英雄应该有很多,为何这里只写到周瑜? 赏析“古地之人”——重“对比” 补 充 材 料 苏轼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二十岁以一篇《刑赏忠厚论》高中进士,可谓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然而他步入仕途后就屡遭贬谪、历经坎坷,饱受宦海浮沉之苦,因反对宰相王安石变法,自求外放;因为“乌台诗案”,被捕下狱,濒临砍头,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史(本诗写与这个时候);后又入朝,因“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能再度自求外调,之后外放,一度贬到惠州、儋州(今海南岛),真乃是“崎岖世味尝尽遍”。(《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深入感悟诗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体悟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 习 任 务 二: 讨 论 思 考 这首词只是表达了苏轼内心的不甘与苦闷吗?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句是消极的情绪表达还是积极的心理宽慰? 补 充 材 料 一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写于1082年 与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一年 补 充 材 料 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 思 考 从这两则补充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是消沉,而是释怀。唯有自然才是永恒的朋友,让心回归自然,去除那些因世俗功利而不平的怨怒。 学 习 任 务 三: 结合资料,理解诗人的文化构成对其人生态度和词风的影响。 小 组 探 究 为什么苏轼在人生的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那份旷达的心态呢? 资 料 一 纵观苏轼一生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兼而有之,儒家的仁政爱民理想和《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是他积极用世,提出一些改革主张的思想动力;苏轼十分喜爱《庄子》,晚年又受到佛学的影响,在他头脑中还有老庄的清净无为、超然物外和佛家的身心皆空、与世无争的思想。这些思想就这样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存在于苏轼的身上。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翟晴,《山东大学》2010 苏轼深受《庄子》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从很多方面表现出与《庄子》近似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苏轼继承了《庄子》的生命即自然,自然即生命的思想,在苏轼看来,人的生命就应该从最自然的本真的情感出发,不应该有丝毫的世俗功利的考虑,自然的运行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人的生命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离开了这种自然而然,就丢失了本心,失去了自由,人的生命也就形存实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清风77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