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ppt

[实用参考]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洲储集层 浅海相储集层 深海相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油气藏盖层 含油气系统中有两类重要的盖层:阻档运移油气的区域盖层和封闭油气聚集的局部盖层 大型盖层的作用是将运移的油气限制在特定的地层中。各种岩性都可充当油气藏盖层,唯一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作为盖层的地层其最小驱替压力必须大于油气藏内油气柱的浮力 在实际当中绝大数的有效盖层是蒸发岩、细粒碎屑和富合有机质岩。由于这些岩石的吸人压力高、侧向连续、在大范围内能保持岩性一致和具有较大的塑性,目此常充当盖层 盖层-为孔喉非常小、连通性差、油气无法通过的岩层。盖层的地理分布范围决定了含油气系统的有效范围 要确定在关键时期那些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系统的盖层,这是很重要的。而所有其它的盖层均与含油气系统无关 在一项对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中,对盖层的分析首先耍从确定油气生成和运移的时间、位置开始。很多地层均具有盖层的性质.但对特定的合油气系统来讲,只有那些分布于有效烃源岩之上、呈区域性分布、并是有密封层与渗透层(储集层)相配套的地层才有意义。 上覆岩层、温度和热流 上覆岩层是一套位于烃源岩、盖层和储集层之上的沉积岩。 上覆岩层的厚度以及决定沉积盆地温度的岩层物理特性和过程,决定了烃源岩中有机质热降解生成油气的过程。 上覆岩层的厚度是控制沉积盆地构造发育的基本作用力和过程的副产物。 上覆岩层的厚度和热导率、热流及地表温度很大程度上控制烃源岩的温度。 有机物质的成岩作用、 后生作用及变生作用 沉积岩中的有机质在埋藏之后要经历巨大的成分变化,初期主要是微生物转化作用,之后是热应力作用。 这一持续的过程称为热成熟作用,可分成三个连贯的阶段,即成岩作用阶段(Ro0.5%)、后生作用阶段(0. 5%Ro2.0%)和变生作用阶段(2.0%Ro4.0%)。 干酪根为石油的前身(固体),由选择性保存下来的稳定的多孔有机质(如藻、花粉、袍子和叶角质)和欠稳定的生物有机质(加无定形物质)的降解残余以不同比例组成。干酪根的形成过程到成岩作用末期已全部完成。干酪根形成的方式在后生作用阶段对其结构和主要成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油气生成特征也有很大的影响。 富硫的Ⅱ型干酪根(见于碳酸盐一蒸发盐烃源岩系中)在热应力作用的低级阶段就能生成石油,而低硫的Ⅱ型干酪根需要更多的热能才可以生油,I型和Ⅲ型干酪根生油所需能量更高。 高蜡油由含蜡酯和生物聚合物的母体生成。含蜡酯在后生作用早期阶段才可以生油.而生物聚合物母体在整个后生作用阶段都可以生油。 生油窗的底界(Ro1.3%)在一些陆源干酪根中取决于长链组分的衰竭程度,而在海相干酪根中取决于油的稳定性。 在后生作用阶段的后期,所有烃源岩都含有大大提高了的烃类气体(湿气)含量。 在整个变生作用阶段,烃源岩中的干酪根大量去氢,并生成甲烷(干气),有时生成H2S和N2。 原油自烃源岩中排出的过程 油从有效烃源泥岩中排出的数量是确定一个含油气系统最终含油潜力的重要参数,用于确定这一参数的实验室裂解方法可以分成三类:含水裂解;封闭无水裂解;开放无水裂解 含水裂解可以最准确地模拟自然界中油的排出过程。自然状态和含水裂解中水的存在保证了烃源岩中水饱和沥青的形成。这种溶解水驱动氢使自由基终止,这一作用减少了沥青分子的裂纹,同时使已形成的裂纹形成非混相油 水的重要性可以自无水的封闭裂解实验加以说明,实验中产生的沥青最终分解成不溶的焦沥育,并不排出油。因而,这一方法对于评价排油过程并无用处 蒸发油形成于开放的无水裂解模式中,但所生成的油的数量取决于实验条件,这种油形成的过程在自然界9中无法实现 油气的二次运移和聚集 二次运移是油气从有效烃源岩的成油区向圈闭运移的过程。石油主要以离散的不混溶相穿过饱和地层水的岩石进行运移。 因为石油与地层水相比密度较低,所以垂向浮力成为运移的驱动力。油水两相间的毛细管压力差与浮力方向相反,从而阻止石油进人润湿性较小的孔隙。这两种力的相互作用导致原油沿“运载层”较粗糙部位进行运移,且通常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原油运移路径非常曲折。 活跃的含水层或快速沉积(如海湾沿岸)造成的地下水水动力梯度能改变二次运移方向。 油气一般是从曲折的运移通道一侧开始充注一个圈闭。随着烃源岩的成熟度增加,原油的成分随时间发生变化,故原油成分的差异可形成于原油的充注过程。 含油气系统 从烃源岩到圈闭 油气勘探的不同阶段 沉积盆地-沉积岩的地层层序和构造样式 含油气系统-某一特定的烃源岩与圈闭之间的成因联系 含油气区-描述现今存在的一系列圈闭 远景圈闭-确定某一圈闭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 沉积盆地 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区带 远景圈闭 与经济评价关系较疏远 与经济评价关系非常密切 含油气系统的定义和描述 其定义为一个天然的系统,该系统既包括成熟烃源岩和与此相关

文档评论(0)

知识搬运工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无涯,知识无价!

认证主体广州智拓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ALW08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