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的柳树意象.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中的柳树意象 “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树无与伦比的适应性使之成为 我国古往今来祖国大地上最普遍的树种之一 ,是人们所接触 的自然物中熟悉和常见的。 这种备受人们喜爱的树木 ,在我国 古代文学中留下了鲜亮的一笔 ,成为文人骚客们非常重要的 吟诵对象。 1.柳树的简介 柳树大致分垂柳和旱柳 ,属杨柳科。垂柳又叫杨柳 ,为落 叶乔木 ;旱柳又称杞柳 ,亦为河柳 ,是落叶灌木。柳树枝柔韧 ,叶 狭长 ,春天开黄绿色花 ,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 ,成熟后随风飞散。 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 ,以须柳根生长为主。 2.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柳树 2.1 中国文人的爱柳情结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小雅 ?采薇》中就有“昔 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的诗句 ,在那个时代 , 柳树就已经成为人们诗歌吟唱中重要的意象。在后来的文学 作品中 ,文人更是赋予柳树极大的热情。 柳树在古代文化中常让人联系起清明、寒食节。古人有 清明禁火插柳的习惯。晋文公重耳曾在清明节寒食戴柳来纪 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插柳的风俗一说是纪念神农氏“教民 稼穑” ;另一说是用来预报天气 ,古谚云 : “柳条青 ,雨蒙蒙 ;柳条 干 ,晴了天”。黄巢起义时曾经以“清明为期 ,戴柳为号” 。 东晋陶渊明先生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 ,与柳朝夕相 伴 , 自号 “五柳先生”,并曾写下了流传千古的 《五柳先生传》。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沿河岸边植柳树 ,并以本姓赐之 ,称 “杨柳”。 唐代更有爱柳成痴的“柳痴”柳宗元曾在失意时写下 : “柳州 柳刺史 ,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 ,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 , 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 ,惭无惠化传。 ”借柳树来抒发自己 的情感。 明末清初大作家蒲松龄的故乡有一条柳泉 ,蒲松龄在 泉边栽柳 ,在这里设茶采风 , 自称“柳泉居士” ,写下了千秋奇 书《聊斋志异》 。 2.2 柳树与送别 古诗中 ,文人多以柳树为意象抒发送别之情。 “柳”字与 “留”字读音相同 , “柳树”就是“留树” 。早在汉代 ,人们有 折柳送别的风俗。汉代长安人送别亲友 ,一般都要送到灞桥 , 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久而久之 ,“灞 桥折柳赠别”便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 , “折柳”也成为送别的 代名词。诗仙李白有诗《忆秦娥》 :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 隋代无名氏有《送别》诗 :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 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