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区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对矿井构造的控制作用.docVIP

淮北矿区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对矿井构造的控制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0 淮北矿区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对矿井构造的控制作用 1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1.1构造发育特征 1.1.1 199390721360在系统分析淮北矿区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区部分区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野外地质工作,实地观察不同构造位置的构造特征,结合现有的矿区、矿井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图3-1 淮北矿区位置图及构造纲要图(据Jiang et al.修改) 徐—宿弧形双冲—叠瓦扇逆冲断层系统为本区构造格局的主控构造,北至丰沛断裂,南止于板桥断裂,东西分别以郯庐断裂和河淮沉降区为界,在平面上呈向西凸出的弧形断裂组合,其主体由一系列NE—NW向、EW向的断裂和线性紧闭褶皱组成(图3-1、3-2)。 39433542545图3-2 徐—宿弧形双冲逆冲叠瓦扇断层系统剖面示意图(据王桂梁等,1992;李恒乐,2012) 419101670050淮北矿区正断层主体上为北东、北北东,少数为北西及近东西向,逆断层主要为北北东向,同时发育一定的北北西及北北东向的断层(图3-3)。区内大的东西向断裂自北向南有丰沛断裂、宿北断裂、孟集断裂、板桥断裂、光武~固镇断裂、太和~五河断裂等;大的北北东向断裂自西向东有大曹家断层、夏邑~阜阳断裂、丰涡断裂、黄殷断层、大刘家断层、相西断层、固镇~长丰断裂、灵璧~武店断裂;北东向至北北东向断层如张集断裂、青龙山断裂、骑路周断层、赵口断层、杨柳断层、界沟断层、南坪断层、双堆断层等;北西及北北西向断层有西寺坡断层、废黄河断裂、不老河断裂、山前断裂等(图3-1)。 图3-3断层走向玫瑰花图(据《淮北矿区地质技术与发展》) 2071370920115褶皱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及北西向,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区内北东、北北东向展布的较大规模的褶皱主要有贾汪向斜、闸河向斜、萧县背斜、宿南向斜等;近南北向展布的较大规模的褶皱有南坪向斜、童亭背斜、萧西向斜、涡阳向斜、花沟背斜等。北西向展布的较大规模的褶皱如宿东向斜。 图3-4淮北矿区褶皱走向玫瑰花图(据《淮北矿区地质技术与发展》) 淮北地区构造格局整体上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分带的特征,以宿北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丰沛断裂以南、宿北断裂以北为北部分区,区内又可分为4带;宿北断裂以南、板桥断裂以北为南部分区。以下分别对分区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 1.1.2北部构造区 北部分区位于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构造的主体部位,由东向西可划分为东带、中带、峰带和外缘带。 = 1 \* GB2 ⑴东带 东带位于贾汪向斜、支河坳陷一线以东,基岩出露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和青白口系,属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及后缘带,叠瓦扇逆冲断层组合不甚发育,主要表现为低缓倾角的逆冲断层和逆冲岩席,同时残留有大量的飞来峰,如龙门山、黑峰岭等,它们原来应连成一片,共同构成双冲构造的顶冲断层,其下发育倾角较大的逆断层,底冲断层未见出露。该区主要构造线方向以NE-NNE向和NNW向为主,主要构造见表3-1。 表3-1 淮北矿区北部分区东带主要构造一览表 构造名称延伸方向 贾汪向斜 NNE-NE 支河坳陷 NNE-NE 时村坳陷 NE 桃园凹陷 NE 山前断裂(正) 走向NWW,倾向NW 不老河断裂(正) 走向NWW,倾向NW 废黄河断裂(正) 走向NWW,倾向NW 飞来峰贾汪北的龙门山、燕子埠附近的闰山、邳县北的艾山、青岗山等。 以贾汪向斜和实地观测的龙门山、黑峰岭为例详细论述本区构造特征。 贾汪向斜位于徐州复式背斜和大庙复式背斜之间,褶皱及其它性质的挤压构造主要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区内存在两套地层系统,即原地系统和由飞来峰组成的外来系统,并且相对较老的外来系统地层以平缓的断层接触形式覆盖在相对较新的原地地层之上,如龙门山逆冲断层(图3-5)。逆掩断层的形成是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岩层首先沿着软弱层向前滑脱推覆,当前方遇到阻碍时,推覆体坚硬岩层中会产生较高角度的剪切裂隙,顺着裂隙继续推覆形成高角度逆断层,向上遇软弱层则转变为低角度逆断层。龙门山逆断层即为上部的低角度逆断层,使寒武系张夏组推覆于奥陶系贾汪组之上(图3-5)。 贾汪向斜以山前断裂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山前断裂南西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以褶皱发育为主,形成正常的褶皱构造,加上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与叠加,形成了现今以NE向为主的断层系统(图3-6),本区煤层保存较好,贾汪矿区内的矿井均分布于本区;而在山前断裂北东侧,构造变形相对较强,除了发育褶皱构造,还伴有平缓逆掩断层发育,经过后期的抬升与剥蚀作用,形成了许多飞来峰和构造窗(图3-7),区内煤层被剥蚀,无矿井存在。 28067080010图3-5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卫星影像及剖面图 1099820285750a 龙门山逆冲断层卫星影像 b断层面

文档评论(0)

131415161718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