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_1.docxVIP

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_1.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 摘要:美国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经历了19世纪末科学与实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20世纪20年代后通识课程的兴起与革新,60-80年代过度专业化、职业化和碎片化,21世纪前后整合连贯化等四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老式“两层楼”、90年代通识“修补”下的“三层楼”;进入21世纪迄今的“新三层+个性选修”。中国当前一流大学本科课程改革注重广博基础、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培养,但也存在改革不彻底、通识核心课程学分受限、课程纵向梯度较小等弊端。基于对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的分析可见,中国塑造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应当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优先项,其基本架构需深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国情现实形成自身特色。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一流大学,课程演变史,课程梯度,《博耶报告》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年度青年项目“‘人职匹配’视角下高校培养模式与毕业生就业研究”。 2018年6月22日《成都宣言》的发布开启了“以本为本”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新阶段。同年,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针对“水课”的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问题,强调要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志着本科教育改革将课程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在近年来关注学生学习经历调查、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实践领域的新发展。事实上,早在2009年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就指出:“课程体系的改革似乎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盲点。”[1]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课程资源和课程结构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因此他们此时的关注点深入到了更为微观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学习经历评价上。美国作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强国,是现阶段我国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借鉴对象,美国一流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是自然长成的,而我国的则是“舶来品”。课程体系建设无疑是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和学习的前置性要素,不可跨越式地跳过课程体系建设而追逐教学与学习效果。 本文首先对美国现代大学课程的演变史和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历程分别进行梳理,同时基于5所国内一流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其当前课程体系的优点与弊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阶段我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美国现代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四阶段 (一)19世纪末科学与实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立 19世纪初如火如荼的欧洲工业革命无疑对中世纪以来奉“七艺”加“神学”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模式带来了毁灭性的挑战,英国成立了一批不同于牛津、剑桥的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的“新大学”,课程注重实用知识。面对这样有悖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新生事物,红衣大主教纽曼发表了影响深远的系列演讲以捍卫传统教育,抵抗专科化的科学技术教育,当时在英国发生的以赫胥黎和斯宾塞为代表的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与以纽曼为首的保守派之间的关于科学知识教育意义的激烈争论影响到了全世界。1810年德国建立柏林大学并开创了大学的科研职能和“科教融合”、在研究中学习的新理念,开始以科学知识及其探究活动为课程的核心。 在美国,以哈佛、耶鲁为代表的传统名校在19世纪以前主要效仿牛津、剑桥模式。19世纪初随着一批留德归国学者带回自由学习、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等理念,原有的课程秩序开始发生变化。南北战争期间,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行带来了公立高等教育的扩张,公立高校首先承担起职业教育和服务社会实践需要的使命——农业、技术、工程和教师培训成为公立高校的重要工作。州立大学通过兴建或合并的方式获得了它们的法律学院、医学院以及稍微迟些时候才到来的商学院、新闻学院等[2]。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和1904年“威斯康辛思想”的孕育又使科学与实用知识在一流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19世纪末,科学和工业革命深化、民主化进程加速,美国大学的课程受众从少数精英阶层转向社会平民大众;课程内容体系从神学和古典人文知识转向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二)20世纪20年代后通识教育课程的兴起与革新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学科体系日益细化,专业教育极度膨胀。大学培养的人虽能满足社会对职业和科技人才的一时需求,但往往缺乏远见与创造力,对社会的责任心和道德素质亦显不足。20世纪20年代后,“通识教育”一词普遍出现于美国各类教育期刊、著作、会议及政府文件中,它是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在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新时代的一种创造性回归。“博雅教育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初衷,考虑的是整个人的建设,就如同‘人文学科’原本就是关注个人存在的价值和使命,与医生、律师、科学家或经理人等职业并无关系。从一战到二战,高等教育见证了反对教育专业分类化的浪潮,开始发展‘通识教育’。”[3]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