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进步的阶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弟子规》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道德经》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内省是一种智慧,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进而改正缺点和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五)对治烦恼和怨恨的良方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古人云:“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俗话讲:“多看他人的好处,开天堂路;常看自己的毛病,闭地狱门。” 就像古人说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怎么会有烦恼和怨恨呢? 九、处世之道 (一)和而不同 中国人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这个和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和而不同。 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宇宙万物的并存都是和,不是同;和代表包容多样性与差异性基础上的统一,同则是无差别的同一性。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用羹与水的比喻,对和与同的区别进行了阐发,认为和与同的差异就像羹与水,前者由多种事物配伍、调剂而成,后者则是以水济水的简单重复。 晏子还以君臣关系为例,说明了和与同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取同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而小人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和而不同是渗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精神。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不断交流、不断融合的过程。先秦百家争鸣,而又互相吸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中国化道路,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经过互相融合,形成了儒、道、佛等互补共存、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总体格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交给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纳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正像古人所说的,“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论是非,小人计利害”。 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就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精神,他说:“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二)求同存异 怎样才能实现和而不同呢?《易经·睽卦》云:“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意思是,《睽卦》的卦象是,兑(泽)下、离(火)上,为水火相遇之表象,象征对立,所以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彼此的差异。 求同,就是寻找共同点,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力量之间能够和谐的基础; 存异,就是保留不同意见、不同利益,不求同一、不求齐一,这是不同力量达到和谐的条件。 既建立起不同力量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保证了不同方面的不同利益和要求,从而也就保证了各方面关系的合理与和谐。所以,求同存异的目的是和谐,是和而不同的运用和发展。 求同存异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也是处理政党之间、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基本原则。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思想、性格、习惯和特长都不一样,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党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协调合作、和衷共济的制度安排,从而有效避免了党争纷沓、社会撕裂的危险。 1955年4月,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019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按照求同存异原则,就如何对待不同文化作了很好的阐释,他说:“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