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三篇人文精神(上).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中和理念 中和理念是中国哲学和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价值理念和处事方法。中和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大至治国理政,小至修身齐家,中和理念的智慧光芒无处不在。 (一)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亦称中庸之道。 孔子对中庸之道极为推崇,曾赞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视为人生至高的品德,作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当努力去追求的境界。 在《尚书》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什么是中庸之道呢?北宋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归结起来,中庸就是指为人应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倚,适当适度。 怎样才能做得到呢?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仔细体会把握,寻求与两种极端不同的最优解。 以勇敢为例,只有从勇敢的两种极端状态鲁莽和懦弱入手,仔细体会把握,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被误解为折衷主义,甚至被指责为没原则、和稀泥;教人们明哲保身,让人们不思进取等。 其实,中不是几何学上的中点,也不是数学上的平均值,更不是和稀泥、搞折中,而是指适中、适度,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朱熹比喻得很好:“如当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扇,此便是中,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密室,重裘,拥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拥火,盛寒时衣葛挥扇,便是怪异,便是失其中矣。” 面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种种问题,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把握好分寸,审时度势,进退有度,掌握好火候,这就是中庸之道的要义。 人为什么会常常偏离中庸之道呢?《中庸》认为,主要是因为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人每天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事,而且不少都是不顺心的事,能否正确处理,不仅决定事情的成败,也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所谓的正确处理,实际上就是遵循中庸之道来处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每件事都处理得体,不被情绪控制。所以《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无数次的灾难之中,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也有赖于中庸之道的思维方法和人生智慧,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 古人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道德经》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物极必反是万物的自然规律,所以,极致而后必然是走向反面。有很多成语,如盛极必衰、绝处逢生、乐极生悲、苦尽甘来、柳暗花明、欲速不达、置之死地而后生、福祸相依等等,都是在告诫我们物极必反的道理。 我们共产党人历来都反对“左”的错误和右的错误,就是在与两种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从而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反对右的保守落后,到反对“左”的急躁冒进,莫不是反对“过与不及”两种倾向,与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和为贵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国人奉行的崇高价值取向。儒家、道家等学说中,关于和谐的丰富思想,既形成了和谐文化的传统,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孔子的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曰:“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夫德,和也。” 关于和的古训很多,比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和气致祥、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百忍堂中有太和等等。 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本来是和谐圆融的整体,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大到我们身体的五官、四肢、五脏六腑,小到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它们无不是和谐互助、共存共荣的,所以,和谐互助原本就是宇宙天然的法则。中和的意思是,人能随顺自然和谐、互助的法则,用中道、无偏私地待人接物,就会心平气和,家庭和睦,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保和的意思是,与天然太和之道相应的中和之道,要代代保持下去,其望殷殷,其嘱切切。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具有天地人相和、万物生长相和、自然与社会相和等基本内涵。和思想自产生以来,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各个时代、各家各派之中,成为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被广泛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方面,用以描述治理良好、协调有序的状态。重视和谐,讲求和而不同,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

文档评论(0)

BLUE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全网 内容最全课件 价格最低 质量最高 不是之一,是唯一。 每个人使用的办公软件版本不一样,如有个别显示不出的文件,建议使用最新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006310000001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