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讲传统文化应该怎么学.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普通人而言,人生就是在善和恶的反复斗争中度过的,忽而行善、忽而从恶。关键是,现在是否知善知恶、从善去恶。 王阳明的心学告诉我们:时时心存善念,做圣贤做的事,你就是圣贤。 善念需要时时处处不断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无需思考,而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善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让“天性我”做主。 (四)修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俗话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般人的妄念纷飞,各种贪念、邪念和欲望不断出现,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但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正心、善念树起来,时时警惕、时时觉察,一旦出现妄念和贪念,就立即赶出去。 修心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又是朝朝夕夕勤修苦练的结果。再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收获,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有进步。 《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求学的人,其学问越来越多;而求道的人,私欲越来越少。 随着习性的进一步减少,良知恢复了,“天性我”就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我的命运我做主”,才是真正的强者,正如《道德经》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如果去除了“习性我”,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就是一个无我的人,就是儒家所说的圣人、佛家所说的佛。这样的人,只有快乐,没有烦恼;只有幸福,没有痛苦。 修心就是修感恩心、知足心和宽容心,去私心 一是知恩感恩 孟子曰:“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人生在世,如果没有他人和万事万物的护佑,几乎无法存活,或只能生活在最原始的状态。试想,没有太阳、大地、空气、水等,我们怎么生存?没有他人生产的食品和衣服,或许我们已经被饿死或冻死。 感恩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积极、美好的情感和心态。一个人的感恩度与幸福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人越懂得感恩,就越幸福;感恩度越低,就越不幸福。 第二讲 传统文化应该怎么学 一、学很重要,但关键是习 二、改过 三、为善 四、修心 五、传统文化不能学偏 教学目的:通过本篇的学习,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关键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就是要知行合一;怎么去落实呢?那就是:改过、为善、修心,关键是修心;修心的实质就是去私心。 教学重点: 怎么改过; 怎么为善; 怎么修心; 学习传统文化是修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学很重要,但关键是习 《论语》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那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是学,二是习。要知行合一。 第一是学 学就是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学习古圣先贤给我们总结的做人的规律和智慧。这些规律和智慧就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经典里面,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等。 学习传统文化,不在于多,而在于弄明白。 学习传统文化需要有一个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优秀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总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和规律,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学得进去,才能学得懂。 如果先入为主,戴着“封建落后糟粕”的有色眼镜去学;不是抱着学精华、学精髓的态度,而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在里面专找所谓的问题、糟粕;甚至断章取义、教条理解,那就只能是浅尝辄止、半知半解、曲解误解,不可能真正弄懂、弄通。对弄不懂、弄不通的,就反过来武断地认为是糟粕、是落后,这不是应有的正确态度。 《弟子规》是最好的学习材料之一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浓缩在《弟子规》里面。尽管形成于清朝,但它是根据几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所整理出来的。 其内容是对《论语》“学而”篇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注释和具体化。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列举了人们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113个方面所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弟子规》不仅适宜于儿童、青少年学习,同样适合成人学习。《弟子规》可以说是做人的“说明书”,是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入门学习材料之一。 第二是习 习就是行,就是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和践行。 对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 《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就是有智慧的人,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认真去做; 中士就是普通的人,半信半疑,马马虎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下士就是愚蠢的人,不以为然,甚至予以耻笑。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习。就是要把学到的道理不断地去实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中,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提高、真受益。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而不在于

文档评论(0)

BLUE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全网 内容最全课件 价格最低 质量最高 不是之一,是唯一。 每个人使用的办公软件版本不一样,如有个别显示不出的文件,建议使用最新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006310000001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