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基本要求
?
?
?
??? 张建国
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二00八年九月 ;内容介绍;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审查总体要求; 第二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主要内容;五、评估范围和等级
是审查评估报告重点内容之一。
(一)评估范围合理性问题:
1、原则上不小于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
2、外扩地质灾害形成区和影响区范围,满足致灾因素分析需要。
3、一般线状工程向两侧扩展500—1000m;块状工程外扩300-500m;
4、山丘区外扩第一斜坡带为宜;泥石流沟谷(包括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范围)
(二)评估等级问题
由项目重要性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两方面决定,按照细则中项目重要性分类表3-3进行确定,在工程重要性方面除了细则表3-3列出之外,还可参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线状长度30km或丘陵山区用地0.5km2,平原用地1km2以上为一级)和大中小型企业标准(企业生产能力或固定资产原值)根据破坏后果严重性确定,严重为重要,较严重为较重要,不严重为一般,(潜在损失占投资比例<10%、10—30%、>30%;受威胁人口<100人、100—500人、>500人)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确定问题:细则中以9个地质环境因素判断因素决定,那么在实际审查中应如何把握(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复杂: 地质灾害高易发 中等;地质灾害中易发 简单:地质灾害低易发或非易发;以细则表3-2为审查标准;值得指出是,对于线状工程必须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作出总体和分区段划分。
;(六)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地质环境调查和致灾地质体调查) 细则中规定了10类30个灾种;目前主要是六大灾种和人工边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要求以收集资料和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为主,是衡量评估精度的重要依据。一般要求按照1:1000—1:10000综合地质灾害调查;根据国土资源部实行规范,平面图0.01m2,一级不少于3个调查点;二级不少于2个调查点;三级不少于1个调查点;已发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区要控制性调查点,地质界限控制点,对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评估区要有适当钻探工程;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评估工作。;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审查;五、水文地质条件
(一)简述评估区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概况。
(二)地下水特征。简述各地下水类型的分布、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及基本特征,包括水位、水量、水质等。
(三)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与动态。简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动态变化特征。
评述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与复杂程度小结
六、工程地质条件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简述评估区岩土体类型和岩土体的主要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二)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评述重点建设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该区段潜在的不良地质现象。
评述不良工程岩土层及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和规划的影响与复杂程度小结
。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扼要介绍评估区已有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市政建设、水利与交通建设、矿山采矿(含砂、石、土等)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根据上述内容,概述气象、地表水、地下水、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岩土体性质、人类活动等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分析各个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划分出主导因素、从属因素和激发因素。;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表1 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判定
;表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审查
1、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危害性和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灾害类型、诱发因素分析、稳定性分析、危害对象和程度、危险性大小);侧重于致灾害体分析和评估
2、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评估;侧重于受灾体评估。 ;各评估等级深度要求
一级评估半定量和定量评估(对于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岩溶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都应采用半定量或定量进行稳定性、危害性、危险性评估)
二级评估半定量评估
三级评估定性概略评估
三、综合评估(考虑地质灾害危害性和危险性大小、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并结合地质环境条件,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危险性综合分区,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图。; 四、 适宜性评价(考虑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地质灾害治理难易程度三个方面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建设场地适宜性差,应说明适宜性差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可行性。防治措施(确定防治分区和防治等级)针对每一个灾种提出具体可操作性措施 ;五、附图审查要求;第三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