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切诊详解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脉 诊 Diagnosis by feeling the pulse ? 【目的要求】   1、掌握寸口脉和诊断方法。   2、熟悉脉诊的原理。   3、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诊法。 ;一、概念 脉诊亦名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心);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的作用是协助脉象的形成。;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二、诊脉的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 2、三部诊法;   3、人迎寸口诊法;  √4、独取寸口诊法; ; 1.《素问》三部九候诊法 ——又称为遍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2、人迎寸口诊法;3、三部诊法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 三部分别是:寸口、趺阳、太溪。 其中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   趺阳脉候胃气; 太溪脉候肾气。 ;颈总动脉;4、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脉口” 概念: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的分部: 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桡骨茎突;; 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 寸口部脉气最明显:“脉会太渊”; 可反映宗气的盛衰:脾肺同为太阴经,脉气相通。脾胃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而将营气与呼吸之气布散至全身,脉气变化见于寸口; 脉位固定,简便易行。 ;五脏六腑; 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分候五脏六腑 ;寸口分候脏腑的理论依据;三、诊脉的方法 (一) 时间  (二) 体位 侧坐仰卧 臂平即可 直腕仰掌 气血调和 腕垫脉枕 高度同心 医得宁神 平息辨认 (三) 指法 中指定关???三指平齐,指目按脉,疏密相宜; 三部九候,浮中沉取,总按单按,五十动许。;“一指定关法”;四、正常脉象;五、脉象要素(位、次、形、势);2、脉次:指脉搏的频率快慢,有无歇止。 ;3、脉形:脉动的大小、粗细等形态。;4、脉势: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一、病脉的含义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称为病脉。临床常见病脉28种,即浮、沉、迟、数、洪、细、虚、实、长、短、滑、涩、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伏、动、促、结、代、疾。;二、病脉的分类   脉位:浮(散芤),沉(伏、牢)  脉率:迟缓,数(疾)  脉长:长,短  脉宽:洪(大),细  脉力度:虚(弱、微),实  脉流利度:滑(动),涩  脉紧张度:弦(紧、革),濡  脉均匀度:结,代,促 ;三、常见病脉;【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无力。 外感风寒, 脉多浮紧。;浮脉相类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脉深。;【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 【机理分析】沉脉为阴脉。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 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 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沉脉相类脉;【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 寒邪侵袭人体的表寒证; 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 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 阳明腑实证; 生理性迟脉。 ;迟脉相类脉;4.数脉;;【临床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机理分析】 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脉细数有力。 病久阴虚,虚热内生,脉细数无力。 气血不足,尤其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的病证更为多见。 阳虚阴盛,逼阳上浮,或为精血亏甚,无以敛阳,而致阳气外越,亦可见数而无力之脉。 “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脉主病较广, 表里寒热虚实皆可见之,不可概作热论。;数脉相类脉;5.虚脉;【临床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机理分析】 气虚无力推运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故按之空豁;血虚不能充盈脉管,则脉细无力。 迟而无力多阳虚。 数而无力、脉体偏小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