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problem P142: Exercises no.3,no.4 第四节 ??? 总传热方程 确切的讲是导热与给热的联合传热速率方程。我们以简单的并流套管式换热器为例,导出综合传热速率方程。 在此种间壁式换热器中,热量传递要经历下列三个阶段:热流体对管内壁对流给热;管壁面间的导热;管外壁对冷流体的对流给热。单一的导热定律与对流给热定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冷、热流体的温度差,沿轴向变化着,但对任一管截面,冷热流体的温度差不随时间而变,所以仍然是稳定传热过程,称为稳定的变温传热。此时,热推动力(温度差)和传热系数如何表达呢? 取内管一微元管段B,其传热过程如图2-11所示。管段B传热面积为dA[m2];此截面处热、冷流体的温度为T和t[K];管壁温度分别为tw1和tw2[K];通过该微元段的传热速率为dФ[J·s-1];下面列出该微元管段的传热速率方程。管壁内外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α1和α2[W·m-2·K-1];管内径、外径分别为d1、dm、d2[m];管壁厚度为b[m]。 热流体对内管壁的对流给热速率为: 管壁面间的导热速率为: 管外壁对冷流体的给热速率为: 稳定传热,即,根据比例定律中的合比定律得, 若为平壁,即 ,则: K称为总传热系数,它是表示导热系数与给热系数的综合传热指标 .当间壁为复合壁时, 圆筒壁传热速率方程 若为圆筒壁 传热平均温度差 根据两流体沿传热壁面流动时各点温度的变化,可分为恒温传热与变温传热两种情况 1、恒温传热????若两侧流体皆为恒温,此时传热平均温度差就显得十分简单,即为两流体温度之差:?△tm=T-t 这种情况是很特殊的,它只是在间壁两侧的流体均发生相变的情况才出现。例如传热壁的一侧饱和蒸汽冷凝另一侧则是液体沸腾气化,在化工中在蒸发和蒸馏中就会有这种恒温传热的例子。 2、变温传热???? 间壁两侧流体的温度随传热面位置而变,这种情况称为变温传热,这是热交换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变温传热时,两流体的温度差△t也是沿传热壁面不断变化的。因此,传热计算中应使用平均温度差△tm, △tm是指整个传热壁面的温度差的平均值。 △tm计算方法不仅与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有关,还与热交换器中冷热流体的相对流动方向有关。生产中常见的流体流向有四种类型,如图3-16所示。 (1)并流 参与热交换的两流体流向相同,如图3-16(A)所示。(2)逆流 参与热交换的两流体流向相反,如图3-16(B)所示。(3)错流 参与热交换的两流体流向相互垂直如图3-16(C)所示。(4)折流 分简单折流和复杂折流两种情况。在热交换器中,一种流体沿一个方向流动,另一种流体先以同向或反射流动,然后折回180度流动,也可以反复多次折回流动,这是简单折流,如图3-16(D)所示。若两流体均作折回流动,则称复杂折流。在折流过程中,两流体既并流,又逆流。????错流和折流的情况比较复杂,本课程不予讨论,仅讨论并流和逆流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套管式热交换器,内管走冷流体,温度由t1升至t2,套管环隙走热流体,与冷流体呈逆流,温度由T1降至T2,图3-17(2)也是套管式热交换器,不同的是冷热流体呈并流流动。假设热交换器没有热损失,则传热总系数K是一个常数。若将热平衡方程写成微分式得: dФ=-m’c’dT=m’’c’’dt 若以△t=T-t代表某一截面上热、冷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如图3-18所示). △t=T-t 由于dФ=KdA△t,代入上式得 1、数学模型的三个假设 (1)导热系数λ为定值 (2)无限平壁 平壁面积与厚度之比很大,故从平壁边缘处的热损可以忽略。 (3)一维稳定导热 平壁的温度变化仅沿垂直壁面的x方向变化。于是等温面是垂直于x轴的平面。 即: 2、推导 3、讨论 二、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在许多化工过程中,遇到的是多层平壁的热传导问题,如炉壁由三层组成:耐火砖、保温砖、建筑砖,如下图所示。 1、数学模型的四个假设 (1)、(2)、(3)与单层平壁的假设相同。 (4)相接触的两表面温度相同(层与层接触良好)t1t2t3t4 2、推导 在稳定导热中,通过各层的导热速率是否相等: Ф=Ф1=Ф2= Ф3?还是Ф=Ф1+Ф2+Ф3? 3、结论与讨论 (1)多层平壁导热是一种串联的传热过程,串联传热的推动力(总温度差)为各分过程的温差之和,总热阻为各分过程的热阻之和 ─ 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和物理学中串联电阻的欧姆定律相似。稳定的串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钢筋工“晨会”“班前会”讲话内容.docx VIP
- 声学基础许肖梅 著课后习题答案 科学出版社资料资料资料.pdf VIP
- 如何选择数码相机.pptx VIP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实验报告单.docx VIP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实验报告单.pdf VIP
- 职业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VIP
- 省级工法-斜屋面盘扣架顶部支撑施工工法.pdf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作文-.pdf VIP
- TZGCMCA 008.1-2024 建筑信息模型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pdf VIP
- 红色文化融入中学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