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 肝损伤的体内试验评价 体内试验评价是将肝毒物给予受试动物,然后再对动物进行各种生物检测,以评价肝毒物对肝损害的强度和性质。动物的选择、染毒途径与一般毒性试验相似。具体体内试验的检测方法有: 5.1.1 血清酶学检测 5.1.2 肝脏排泄功能检测 5.1.3 肝脏化学组成成分改变的检测 5.1.4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5.1.1 血清酶学检测 其检测评价的基本原理是,肝损伤时,肝酶被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中肝酶活性升高。 血清中不同的酶活性变化反映肝损伤的类型和敏感性不同: 1组较好反应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 2组敏感反映细胞毒性肝损伤:A类肝内外组织均存在: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B类主要存在于肝脏:谷丙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C类几乎只存在于肝脏(研究未知肝毒物时具有特别的意义):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山梨醇脱氢酶; 3组对肝损伤相对不敏感,而对肝外组织损伤敏感:肌酐磷酸激酶; 4组肝细胞损伤时酶活性降低:胆碱酯酶。 5.1.2 肝脏排泄功能检测 根据胆汁与血浆浓度比值,将随汁排泄物质分3类:A类比值等于1:钠、钾、氯离子、葡萄糖等;B类比值大于1(常在10-1000):胆盐、胆红素、磺溴酞钠及许多外源化学物;C类比值小于1:是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磷脂、粘蛋白、菊粉、清蛋白等。 B类物质在血中的清除速率减慢,反映肝脏损伤而对这类物质的排泄功能受损。 最常用于检测肝排泄功能损伤的检测方法有血清磺溴酞钠(BSP)和靛青绿(ICG)排泄试验。 磺溴酞钠排泄试验 BSP在体循环中的清除速率取决于肝的摄取。 BSP的清除速率具有饱和性,因此适当的试验剂量选择非常重要。 BSP排泄试验是肝脏排泄功能中较为敏感的指标,其反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比反映实质细胞性肝损伤更为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外来因素可干扰BSP的分泌与排泄,如肝微粒体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能大大加快BSP的排泄。 靛青绿排泄试验 ICG与BSP排泄试验意义类似,但ICG有以下特性: 进入血液后很快并几乎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 97%以原形经胆汁排泄; 不从尿液中排泄; 其分泌不受肝外因素的影响; 体重、胆红素、玫瑰红、BSP能干扰其分泌; 无刺激与过敏作用; 血中清除速率与BSP类似。 ICG排泄试验常作为BSP排泄试验的补充试验。 5.1.3 肝脏化学组成成分改变的检测 甘油三酯(TG):肝损伤使TG的合成增加和释放到血液中减少,使肝内TG蓄积。 葡萄糖6磷酸酶(G-6-P):肝细胞内质网损伤,导致肝内特异性的G-6-P活性降低。 肝胶原纤维:肝脏受损,贮脂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合成增加,使肝纤维化。 丙二醛(MDA):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脂质过氧化,使其产物MDA增加。 肝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与肝细胞生物大分子结合物(加合物):与DNA、RNA、蛋白质和脂质形成的加合物增加。 5.1.4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常用方法包括: 一般检查 光镜检查 电镜检查 一般检查 整体动物实验结束,解剖受试动物: 肉眼观察肝脏颜色和外观,可发现脂肪肝与肝硬化等改变。 肝脏系数:肝损伤引起肝细胞肿胀、增生,使脏器系数增高;也可因肝细胞坏死吸收,血液供应减少,肝萎缩,使脏器系数降低。 光镜检查 通过光镜可发现肝细胞坏死、肿胀、脂肪空泡、细胞癌变以及肝组织纤维化、结节性增生等多种病理改变。 电镜检查 能提供肝细胞早期损伤的形态学改变依据,鉴别光镜下难于发现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精细变化: 滑面内质网:受损时引起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活性降低,细胞色素P450降解; 粗面内质网:受损时引起核糖体脱落; 线粒体:受损时表现为肿胀、外膜相对扩张、内外膜空隙增大,嵴缩短甚至消失; 其他:溶酶体膜受损,细胞核致密与固缩,高尔基体断裂及空泡化,糖原颗粒解聚、减少或消失,过氧化小体增加。 5.2 肝损伤的体外试验评价 体外试验是在没有肝外因素影响下来评价化学毒物引起肝损伤。其研究毒对肝的损害作用机制具有特别意义,但却没有考虑生物机体对毒物的整体反应,其外推到人存在较大差距。 5.2.1 离体灌流肝试验 5.2.2 肝匀浆试验 5.2.3 肝薄片孵育试验 5.2.4 原代肝细胞培养试验 5.2.5 肝细胞系(株)试验 5.2.1 离体灌流肝试验 是介于整体动物试验和肝薄片孵育试验之间的体外试验,可用于各种肝毒物的体外研究。 其在保持肝组织结构完整的条件下,运用体外肝灌流技术研究毒物对肝脏生物合成功能、物质代谢、转运和排泄等过程的影响。 优点:保持肝脏的完整性,毒进入肝脏的途径接近生理状态。 缺点:重现性差;仅局限于毒物对肝脏的急性损害研究。 5.2.2 肝匀浆试验 肝匀浆试验用于毒物代谢、蛋白质合成能力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等研究。 本试验的缺点是失去了正常存在的细胞内各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