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八、扫散法:用类似扫帚扫地的动作达到散邪目的的手法。 要求出重回轻、下重上轻。·扫散少阳法。 九、运法:(191页注意事项中也提到运法有多种解释) 运太阳法:191页要领1的内容很有意思。 推运股外侧法: 十、合法:使之(肌肉、气血等)会合(融合)的手法。 按摩基础手法(一) 2011版 第一节 总论 一、概述 首先要注意教材中对体位、手法起止点、轻重、单向双向、直线弧线、要领、作用(关键词)等的描述,特别是基本手法的相关内容尤为重要。 基础手法(参考《按摩师》教材第二版46—67页,《按摩师》参考书60-68页,《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第二版相关内容):是按摩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手法结合,成为复合手法运用。 第一节 总论 常用手法(参考《按摩师》153-237页):本身可以是单式手法也可以是复合手法,根据需要进行了相应调整,在临床运用过程中比较常见,保健按摩套路手法多在此处描述。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和运动规律,我们把基本手法归纳为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振动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六类,共二十四种手法(《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第二版中24个,实际上有30个手法)。 第一节 总论 二、总操作要领 1、操作姿势要领:两脚微分、或弓步或马步,着力点尽量靠近身体;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悬腕、掌虚、指实。 2、操作的要求:频率120-160次/分。持久有力、均匀渗透、柔和连贯。 3、经过穴位要点按。 4、操作时的各种感觉:酸、胀、疼、麻、木、热 5、操作后的各种感觉:总的来说就是各种舒服。 第一节 总论 6、轻重曲直:上重下轻是最常见的要求。胸腹多外重内轻,腰背部多外轻内重,上肢外面重内面轻。还要注意手法操作时的直线、弧线。握拳手法体壮者实拳,体虚者空拳。总的来说,耐受力大的就用重手法,小的就用轻手法。 7、注意事项:手指甲不要划伤皮肤。 第一节 总论 三、手法变化的规律 这是一个没有完整答案的问题。一个手法根据医生的身体情况特点,病人总的身体情况特点,操作部位的曲度、硬度、耐受力、手法要达到的目的等等诸多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变化比较好。 第一节 总论 四、手法的好与坏 手法是很难分出好与坏的,主要是判断手法变化是否合理。大体上说以操作时间短、医生省力好操作、不可伤及医生身体,病人安全、手法疗效高为标准。 五、手法作用规律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调整脏腑、松解肌肉、滑利关节、疏散外邪。 2、在那里操作就对那里好,如头部醒神开窍、益智明目、聪耳等等。 3、将该部位数得着的病罗列一番。 第一节 总论 六、手法习惯的手型 本教材操作中喜欢使用双手拇指,而且双手拇指指尖相对,拇指多数都是横向操作。(这一点对于经常操作来说容易损伤手指关节。)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绕移动称摩擦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此类手法都是以与被按摩者肌肤表面摩擦的方式作用于机体,产生热度较高,应用广泛。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一.推法 (一)《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 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 1、拇指推 用拇指指腹着力于操作部位,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推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2、多指推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面着力进行推动。 3、掌推 用手掌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可根据被施术部位与受力大小的不同,用掌根或鱼际推。 4、肘推 肘关节屈曲,用肘尖(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动。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二)《按摩师》 关键词:单向、直线或弧线, 作用:消积导滞、解痉止痛、消肿散结、疏通经络、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推法:以指、掌、肘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动的手法,称为推动。 推法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刨推法、旋推法等。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1、平推法 用拇指、手掌、拳面以及肘尖紧贴施术部位,以适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移的手法称平推。手法着力较重。 要领:手法要紧贴皮肤表面,压力要均匀。用力彡直线移动不可偏斜。按摩时可使用递质以利手法操作,损伤。 作用:温经活络,解郁除闷,活血止痛,健脾和胃血。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2、直推法 以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一定部位或穴位推移的手法称直推法。手法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发红为佳,频率250次/分,直线推移不可偏斜。 3、旋推法 以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螺旋形推动的手法称旋推。要求拇指轻附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作顺时针方向旋推,犹如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