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鱼类疾病预防与诊疗;一、 鱼类致病外在原因; 1、水温
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 鱼是冷血动物, 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 水温急剧升降, 鱼体不易适应而发生病理改变, 影响抵御力, 从而造成多种疾病发生。鱼类在不一样发育阶段, 对水温有一定要求。
1) T水过低: 生物体抵御力下降
2) T水过高: 易发生缺氧
3) T水骤变: 引发休克、痉挛乃至死亡;; 水色与浮游生物
在养鱼水体中, 水色形成和改变关键是由浮游生物, 尤其是浮游植物改变引发。
养鱼水体应保持肥、活、嫩、爽。
肥: 水色浓、浮游生物含量丰富;
活: 水色随光照强度改变而改变, 通常为早上清淡, 中午和下午水色变浓;
嫩: 水色好, 通常为茶褐色、油绿色、黄褐 色;
爽: 无杂物漂浮物。;?? 2.水质-酸碱度、溶氧量(不足: 浮头、泛池, 过多: 氧泡病)含氨量等
溶解氧 ??
水中溶解氧与鱼类生长、生存关系, 氧气是鱼类生存、生长所必需气体。
水中缺氧会造成池鱼生长缓慢易患病、浮头、甚至窒息死亡。
溶氧过饱和使鱼易产生气泡病。 ;pH值 ??
水体pH值与鱼类生存、生长关系
中国渔业水质标准要求pH值在6.5-8.5范围内。
过酸(pH值6.5以下)能侵蚀鳃组织, 使鳃组织发生凝血性坏死; 同时酸阳离子能与蛋白质结合, 使蛋白质变性, 成为不溶解化合物, 造成鱼组织器官失去功效。
过碱(pH值8.5以上)能使鳃分泌物发生凝结, 使鱼呼吸受阻死亡。; H2S
存在形式: H2S、HS-、S2-
危害: 使神经系统中毒, 抑制一些生理功效
≥6.3 ppm: 鲤鱼死亡; ≥4.3 ppm : 金鱼死亡;
≥1 ppm: 甲壳类死亡; 斑节对虾: ≤0.05 ppm
转化: H2S ? HS- + H +、 HS- ? S2- + H +
起源:
a. 环境严重缺氧: 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
b. 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 还原产生
c. 水体偏酸: HS-和S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水体H2S消除方法
a. 升高水体pH
b. 曝气氧化法: 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
(充氧)水体DO升高后H2S溶解度降低
c. 底质耕耘法: 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
d. 化学固定法: 使H2S生成无毒沉淀
如: 加入含Fe2+底质改良剂:
Fe2+ + S 2- = FeS(沉淀)
e. 生物处理法: 加光合细菌等。;NH3-N
存在形式:
a. NH3 (游离态): 毒性大
b. NH4 +(离子态): 毒性小
c. 两种形式转化: NH3+H2O ? OH- + NH4 +
起源:
a. 环境严重缺氧: 含N有机物分解产生NH3 ;
b. 水生生物代谢产物之一
防治:
a. 增氧; b. 降低pH值; c. 生物处理(光合细菌);余氯:
氯气是很好水体消毒剂, 但过量会引发生物死亡
a. 饮用水: ≤0.3 ppm(卫生部标准)
b. 鲢、鳙幼鱼: ≥0.35ppm 即死亡
c. 室内试验常因自来水中余氯影响而失败
补救措施:
a. 用陈水(自来水过夜) ;
b. 用药品: 加入 7ppm Na2S2O3;(三) 人为原因
1、减弱鱼类体质, 降低抗病力
(1) 放养密度不合适
(2) 混养百分比不合理
(3) 喂养工作不正常
(4) 技术操作不细致
(5)药品使用不妥;
2、有毒物质进入, 促进环境恶化
(1) 有毒废水排入
(2) 水质底质恶化
3、管理不善, 病原体得以传输
(1) 使用污染饵、肥
(2)病鱼尸体任意丢弃
(3) 排、注水处理不妥 ;;二、 鱼类致病内在原因;三、表现方法
鱼病在时间上:
(一)急性型: 数天到一两周
(二)亚急性型: 2周以上
(三) 慢性型: 较长, 数月
(四) 潜伏性型: 条件适宜才显露症状;鱼病在鱼况上:
1.活动情况失常。生病鱼通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