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类景观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解人类景观学 图解人类景观学 PAGE / NUMPAGES 图解人类景观学 译者序 导言 目录 第一部分 从史前到十七世纪的结束 起源 罗斯卡西 卡尼克 斯通赫格 奥夫克顿 复活岛 中部文明 从西亚到回教征服 乌尔 巴比伦 波塞波利斯 特西芬 3伊斯兰:西亚 巴格达 萨马腊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 伊斯法罕 4伊斯兰向西扩张:西班牙 科尔多瓦 格拉纳达 5伊斯兰向东扩张:莫卧尔帝国的印度 德里 克什米尔 亚格拉 东方文明 6古印度 桑契 波罗达罗 依拉 摩摩罗普罗 吴哥 7中国 苏州 杭州 北京 长城 8日本 富士山 奈良 京都 9哥伦布之前的美洲 狄奥提瓦康 谷班 帕达克 蒙特埃卜 西方文明:从埃及到文艺复兴 10埃及 吉萨金字塔 卡拉克 卢克索 11古希腊 迈锡尼 底罗斯 德尔菲 奥林匹亚 雅典卫城 12古罗马帝国 蒂沃利 庞贝 巴尔贝克 13欧洲中世纪 14意大利:文艺复兴 卡法吉奥罗 蒂沃利 兰特别墅 15意大利:手法主义和巴洛克 16法国:十六和十七世纪 查那赛 沃克斯园 香堤里 凡尔赛 17西班牙、德国、英格兰、荷兰:十六和十七世纪 赛维尔亚 赫尔布伦 海德堡 汉普顿宫廷 格林威治 第二部分 现代景观的演进 十八世纪 西方的古典主义风格维也纳 波茨坦 华盛顿等 中国学派 颐和园 北京 凡尔赛 普希金宫苑等 英国式流派霍华德城堡等十九世纪 欧洲大陆 巴黎等 22不列颠群岛 摄政公园等 23美国 中央公园等 二十世纪: 1900-1945 欧洲巴塞罗那等 25美洲诸国 华盛顿等 二十世纪: 1945-1986 西半球:新世界巴西利亚等 27东半球:古老世界 28景观设计的诸世界趋势 后记:迈向人文主义的景观造园 译者序言(中文繁体版 1996) 对于 “图解人类景观 -环境塑造史论 ”这样一部再版三次的专业性长篇巨著,译者无意妄加评述。基于整个地 球发展的时空背景,以景观建筑学为核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方法、作品、实力及其评述已尽在此书中。 然而鉴于专业概念术语因时间的演进和空间的分布所产生的变化差异,加之英语与中文两种语言之间的转 译,为了便于读者领会其原作实质,对于本译著却有必要说明如下: 从历史的来龙去脉看,英语 “Landscape一”词,作为当今景观建筑学的专业概念,其经历了这样一种演进过 程:荒野 -景物 -囿 -苑 -花园 - 园林 -城市绿地 -公园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大地景观;就地球各地的空间分布 而言,即使是处于同一时期, “Landscape一”词也有概念上的差异,比如美国的主要指凡是与土地有关的空 间环境和资源,中国是指 “山水 ”,日本的更多是指 “园林 ”,此外,即便是同一地域的同一时期,就如同 “ Landscape本”身包罗万象一样, 专业概念亦不尽相同。 同为 “ Landscape,”却有 “景观 ”、“风景 ”、“造园 ”、“园 林”、“风景园林 ”等多种译释。对于如此变化多端,众说纷纭的专业概念,原书作者统一使用了 “Landscape” 一词,相应的,译著统一将之译为 “景观 ”。故而,其广泛深入的含义则有待读者随着时间的发展及空间的变换,根据个人的理解借题发挥了。后略 导言 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现在,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景观设计是各类艺术当 中一门最为综合的艺术。这样的一种认为基于三种理由: a,在生物圈中,现存微妙的自然平衡秩序,以及 地球的保护层,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且,似乎只有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才能恢复这种平衡, 以保证生存。 b,在这些努力当中,首先需要的是诉诸生态,这些生态系统无非都是可持续存在的有效的动 物状态的回归。 c,由于人类自己就是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动物状态造化过来的,所以人类所创造的周围环 境,实际上,也就是他的抽象概念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第一重理由是在生物学的人类方面,引发了一 种直觉的要求,并且由此导致了 “绿色革命 ”,这就像 1972年,在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所 描述的那样;第二重理由,鼓励着专家们进行综合的生态规划;而第三重理由,正在比历史上从来没有构 想过的尺度和规模,推动着景观艺术的发展。 确实,对于景观设计的通常理解,一直被认为其只是一门局限于私人花园和苑囿的艺术。对此是可以理解 的。因为仅仅不过只在本世纪,公共性的景观艺术才作为社会需要而开始出现。倘若的确如此,对于景观 的广泛要求与以往是如此地不同,那么从历史的研究当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呢? 艺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事实上,不管环境多么新颖,如果没有先前的东西,就不可能创造出一件艺术作 品。历史所需要的,不是历史是否应该被研究,相反地,历史需要的是解释永恒的,因为今天而仍然具有 生命力的东西; 同时,这种研究也是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