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的X线表现及误诊因素分析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肺疾病; X线; 误诊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1]。由于钩体病疫区广泛,临床表现特殊,加之部分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所以钩体病肺出血型的误诊病例屡有发生。现整理我院30年间(1974-2004年)诊治的120例肺出血型钩体病,就其X线表现及误诊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30年间诊治的肺出血型钩体病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家住农村的25例,儿童3例,年龄7~57岁,平均年龄为18岁。发病季节:23例在夏末,97例在秋季。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压痛明显,咳嗽、胸闷,少量咯血或大咯血等。120例均有胸部后前位胸片,其中107例经胸片复查对照及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证实,13例死亡患者经追踪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确认,未有治疗后胸片对照。本组病例曾有50例误诊为Ⅱ型肺结核。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典型的临床体征;(3)典型的肺部X线表现;(4)钩体病凝溶试验阳性。
1.2.2 分析方法
参考张小辉等[2]报道的分期标准,对本组120例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期并对误诊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本组早期病例7例,X线表现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其间有针尖大小密度增高影,肺野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样改变。随着病情发展,粟粒样病灶逐渐增多,可布及全肺。
2.2 本组有中期病例63例,X线表现为肺弥漫性出血点增大,双肺布满粟粒样、结节状影,病灶密集,相互重叠,边缘极为模糊,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
2.3 本组有晚期病例50例,X线表现为肺出血继续发展,结节状影相互融合,形成小片状及大片状云雾状阴影,即使在病灶密集区内也能见到斑点状透明区夹杂其中,病灶可累及肺尖。
2.4 病灶分布:病灶以双中下肺野为主,外带最密集,中带次之,内带稀少,肺尖累及较少。右肺分布密集79例,占65.8%;左肺分布密集27例,占22.5%;双肺对称分布14例,占11.7%;肺尖受累21例,占17.5%,但病灶相对稀少。
2.5 临床表现:本组有头痛、发热、乏力120例 ,腓肠肌压痛明显89例,眼结膜充血65例,黄疸32例,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肿大62例,少量咯血及大咯血57例,其中13例入院1~2 d后大咯血死亡。 3 讨论
钩体病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好发于夏秋季(6~10月份),集中于夏秋之交的水稻收割季节,以稻田型流行方式多见,因而有“打谷黄”之称[1,3]。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亦见于野外工作者及儿童,流行的关键在于患者与传染源及疫水接触程度。本病早期感染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肌肉酸痛,乏力三大症状及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三大体征[4];中晚期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心率进行性加快、呼吸进行性加速等。本组病例符合上述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钩体病肺出血型的病理基础:肺出血的原因是钩端螺旋体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致毛细血管充血、瘀血、溢血,最初呈少量点状出血,以后点状出血逐渐增加、扩大、融合。支气管肺泡内充满红细胞,并有少量浆液渗出。肺出血呈弥漫性分布,以胸膜下尤多。该组病例的X线表现基本上反映了病理改变,在发病早期无明显X线征象,仅为肺纹理增强;中晚期由于大量肺泡及细支气管内出血其X线表现有以下特点:两肺弥漫分布粟粒样、结节状影,以中下肺野为主,外带最密集,肺尖一般保持清晰,随着病情的进展,肺出血的增加,结节状影融合,形成小片状及大片状影,边缘非常模糊,病灶可累及肺尖。本组病例的X线征象符合徐治祥等[5]报道的X线特点,即右肺多、右中下肺野多、外带多。而与部分文献报道的右上肺多不一致[3]。可能是X线胸片与CT显示的解剖结构不同所致,胸片是一种重叠影像,CT可以了解到具体的解剖部位。另有文献报道很少出现大片状影[2]。而本组病例有39例出现大片状影,占32.5%,是因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肺组织受损严重,加剧肺出血,出血灶相互融合而形成大片状影。该组病例初诊时有50例误诊为Ⅱ型肺结核,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患者和家属提供的病史不详及临床医生采集病史不全,由于患者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在潜伏期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潜伏期过后感染者发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就诊时,患者和家属忽视其曾在河沟或稻田从事过劳动,而医生询问病史又不详细,故未采集到有疫水接触史,所以未能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是造成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2)肺出血型钩体病早期,患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