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检测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docxVIP

初一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检测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一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检测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初一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检测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PAGE / NUMPAGES 初一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检测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 况属于( )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答案】 D 2.杜甫《忆昔》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我国下列原始居民最早以 “粟米 ”为主食的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居民 C. 半坡居民 D. 山顶洞人 【答案】 C 3.绥宁、城步一带的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综合考虑气 候等环境因素。建造利于通风防潮干栏式房屋建筑的原始居民是: ( )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北京人 【答案】 C 4.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会建造房屋 B. 能制作陶器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能饲养家禽家畜 【答案】 C 5.今年 4 月 , “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刚刚揭晓,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入选。该遗址距今 5000 年左右,是 长江中游地区已知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 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答案】 C 6. 考古发现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 C 7.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生活用品等。下列选项中,能代表我国长江流域原 始农耕文明的有( ) ① 干栏式房屋 ②半地穴式房屋 第1页/共3页 ③ 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司母戊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 C 8.下列是反映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图片,其中,完全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生活的一组是 ( ) ( )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C 9. 当同学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 你是否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那么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长阳原始居民 【答案】 A 10.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这里叙述的是原始人在某一领域发生的重大 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是指( ) A. 饮食 B. 劳动工具 C. 居住条件 D. 交通 【答案】 C 11.下图中能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的是( ) 稻谷 半地穴式房屋 甲骨文 司母戊鼎【答案】 B 12.下列考古成果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第2页/共3页 A. B. C. D.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 年 3 月,一个白色和棕黄色相间的北京猿人头骨图像成为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头骨图像下方是 一句黑体大写的英文双关语: “北京猿人真酷( cool)”——这项成果将使北京猿人 “老了 27 万岁 ”,意味着他们生活 在更加寒冷的自然环境中。 材料二 1960 年 8 月,郭沫若视察西安半坡博物馆,当他看到装有一女孩的瓮棺时,解说员说,在半坡时代,成人 死后葬于氏族的公共墓地,而未行 “成丁礼 ”的幼童,则是装入 “瓮棺 ”,埋在自己的房屋附近,以免被野兽伤害。郭 老听后,不胜感慨,他说:爱护儿童,历来有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 1)说出北京人距今的年代。与古猿相比,北京人在体质上有何特点?( 4 分) ( 2)材料二中的北京人是怎样应对 “更加寒冷的自然环境 ”呢?有什么作用? (4 分) ( 3)材料二中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大河流域?由 “瓮棺 ”“埋在自己的房屋附近 ”,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 着什么样的生活? (2 分) ( 4)在刚装入 “瓮棺 ”的时候,女孩可能有衣服穿吗?为什么?( 2 分) 【答案】( 1)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2)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黄河流域;定居。 4)可能有,因为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了。 第3页/共3页

文档评论(0)

151****6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