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科技类素材---如果在元宇宙永生,你愿意成为“缸中之脑”吗.docVIP

高考作文科技类素材---如果在元宇宙永生,你愿意成为“缸中之脑”吗.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最新科技类素材---如果在元宇宙永生,你愿意成为“缸中之脑”吗 目录: 01如果在元宇宙永生,你愿意成为“缸中之脑”吗 02河面“扫地机器人”用黑科技保护青山绿水 03我科学家发现金刚石新形态 04极低温区基准级测温装置 05中医药人才培养:让“中”味更浓,“医”效更好 正文: 01如果在元宇宙永生,你愿意成为“缸中之脑”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16日 ? 09 版)   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作家、导演,对未来的想象出奇地一致。想象出这样未来的我们,真的是在期待永生吗? ——————————   永城说,自己看完人体低温保存的新闻后,萌生了写《复苏人》的想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6世纪,接受了人体冷冻技术而陷入漫长“冬眠”的人们,被分批实施复苏术,作为复苏人开启新的人生。新世界已然天翻地覆,没有国界、没有私产、没有私情,而复苏人从旧世界带来的情感与欲望,成了新世界的禁忌……   这样的设定并不新鲜,但在新书分享会上与作者永城对话的人很专业——主持亚洲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贾春生。   记者查阅了新闻报道,目前世界上可以独立完成人体冷冻的机构有4家,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贾春生是这家研究院的院长。从2017年至今,已有10名冷冻人“住进”了液氮罐。和小说的区别是,目前还没有人醒来。   关于永生,人类永远只会从当下的认知来想象未来。就像古代君王渴求的长生不老;到了数字时代,我们又增加了“缸中之脑”的设想,《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客》《源代码》等电影早已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种可能性。   关于后一种永生方式,贾春生说,现在已经可以肯定,人类的记忆是蛋白形式的物理存在,不但可以长久保存,还可以进行收集和记录。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发展,终有一天会出现读取记忆的技术。   冷冻,属于前一种。以前,一个人停止呼吸和心跳,我们就说他死亡了;现在,一个人的心跳停止,只要保证脑部和身体的供养,他就还能活着。贾春生说,只要把温度降低到合适的水平,组织和器官是可以保存的。这也就是人体冷冻的原理:第一,给肌体供养;第二,降温;第三,把血液置换成冷冻保护剂。   目前已有的人体冷冻提供两种方案,一是仅保存头部,二是保存全身,区别在于价格,毕竟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2015年,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重庆女作家杜虹,选择了病逝后冷冻头部,为此她的女儿女婿也卖掉了一套房子。杜虹的大脑目前存放于美国一家从事人体冷冻的科研机构,仍在等待复苏。   对于仅保存头部,科学家们有三种看法:最乐观的是可以再造一个身体,目前以色列已经通过3D打印,打印出一个小鼠的心脏,照这样发展下去,3D打印出一个人体也十分可期;中间派认为,不需要再造身体,只要把大脑里的记忆“取出来”,通过脑机接口,就可以模拟所有感觉;贾春生持第三种悲观的态度——只保存头部恐怕难以复苏。   有一部科幻剧集《上载新生》,时间设定在不远的2033年,万物皆可数字化,男主车祸遇难,大脑被扫描后“上传”到虚拟天堂。他仍能与亲朋好友在网络社区聊天、相见,甚至与女友做爱。当然,不同的“天堂”都明码标价,富人可以住豪宅打高尔夫,享无限流量;穷人只能住格子间,一旦当月流量耗尽,就会静止——虚拟现实仍是现实。   小说《复苏人》不讨论技术,冷冻人已然复活。当这些保留着“人性”的“复苏人”闯入未来,面对的是如同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所描绘的世界:不必担忧衣食住行等生存需求,但个体的喜怒哀乐也消失殆尽,科学主宰一切,人性灰飞烟灭……不知是否是巧合,赫胥黎也把故事设定在26世纪。   不知道为什么,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作家、导演,对未来的想象出奇地一致。想象出这样未来的我们,真的是在期待永生吗?   永城除了是一个小说家,还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科学霸,研究生在斯坦福大学主修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专业。在几乎所有未来世界的设定中,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而人越来越依赖机器。   其实啊,无论小说还是影视,“永生”“复活”都只是背景设定,人类所探索的,最终涉及的是人要往何处去的哲学命题。就像永城说的,他并不是真的想预测500年之后的世界,而是希望读者在看完《复苏人》之后,再回看我们现在世界的生活,能思考我们现在认为正确的、要去追求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值得。   《复苏人》中展现的,是人的欲望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所谓“超越”“控制”,这些观念只属于人性,不属于AI。永城认为,如果哪一天人工智能真的能让人类退化甚至灭亡,根本原因是人类过于依赖AI。   科技越发达,人类越自由——这曾是一个被公认的因果关系。但是这些年来,相反的效果已经出现了。比如算法,它会根据你的喜好去投喂,你永远看不到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对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片面,哪怕你的认知是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