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 ; 一、简 介; 从毒理学角度来看,“毒物”的概念不 十分确定,因此认定一种物质是否为毒 物是有条件的。 如存在形态: As2O3 剧毒;As2O5、As 低 毒;Cr(III) 人体营养物,Cr(VI)毒物;Hg 蒸汽态进入人体,剧毒,进入消化道液 态汞可排出,Hg(CH3)2 有机态 剧毒。; 如:转移途径 蛋白质(分解)→氨基酸(小分子)→ (部分分解)NH4+(NH3) → 尿素,铵盐→ 排出(正常人体) NH3 →(转入血液)进入人脑(中毒);如:剂量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气体,但早产新 生儿连续吸氧六小时以上,会造成视 网膜损伤导致失明。;毒物剂量(浓度) 根据剂量大小引起毒作用快慢的不同,将毒作用分成急性、慢性和亚急(慢)性三种。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ED50)或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即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要的毒物的剂量或浓度。; 显然,ED50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则称为半致死量( LD50 )或半致死浓度(LC50)。 ; 半致死量(浓度) 指经口喂食受试动物, 当喂量不大于50 mg/kg (体重), 而食后48小时内有半数死 亡时,则该试物为毒物。 如: LD50 = 50 mg/kg; 气体(或蒸汽态)毒物,如果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不大于 2mg/L,而通过呼吸道引入被试动物体内后 48h 内,有半数死亡时,则可判定该试验气体或蒸汽为毒物。; 进入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数量惊人,仅由于煤燃烧,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3000 吨汞进入大气,经检测目前存在于人体中的潜性毒物中约有500种是 1920年前未见于环境中的。;存在于大气中 石油化工燃烧物,如 1kg 汽油燃 烧可产生CO2 150-200g,NOx 4-20g, CHx 4-8g 及相当量的铅;氟氯烃;光 化学反应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等。;; 此外,非正常的不良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污染即人为添加物,如: 大米(工业石蜡油);面粉(滑石粉);黑木耳(硫酸镁);茶叶(滑石粉,颜料);粉丝(漂白剂); 白木耳(硫磺熏); 海鲜(甲醛泡);味精(尿素);猪饲料(瘦肉精);豆制品(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人工合成色素、植物生长刺???素和食品添加剂等。;; 蛇毒、银杏毒、肉素(杆菌)等生物体内含有的毒素,经人为加工成毒品, 毒素和毒品通称为毒物。 生物体除天生含有毒素外,还会从环境摄入毒物,并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放大作用,最终危害人类。 如鱼,蛇等动物体内有机汞蓄积和转化: 0.45mg Hg/kg。; 存在于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和电磁波 的致电离辐射, 也称物理毒性因子。 存在: 天然建筑材料 ( 210Po、U、Tu )、核试验、核电站、核医学、涂料 ( 147Pm )、日光灯起辉器、 烟草、茶叶 (40K)、 天然水 (210Pb)、 宝石、电器、 通讯设备等。;二、 进入人体的环境毒物 ; 很多情况下, 环境毒物能随不洁饮用水进入人体, 已检测到饮用水中含有的有毒有机物约1100多种,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 人类疾病80%以上与饮用水有关, 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以上的儿童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因此饮用水的安全性备受世人关注。; 呼吸 大气毒物(气体、 蒸汽、 颗粒物、气溶胶)进入人体, 可直接进入肺部,进一步经过溶于血液进入全身。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大粒子(2.5μm)滞留在鼻、咽、喉部,可能会排出;细粒子(0.5-2.5μm)进入支气管,可随痰液排出, 0.5μm深入肺部,进入其他器官, 毒性大。; 皮肤 成人皮肤约1.8m2,有近10万个毛细孔和近10万根与头皮微血管相连的头发,是毒物进出的通道。 皮肤摄入毒物的能力较弱,液态的醇、酚类或某些有机膦杀虫剂易渗入皮肤,而水溶性盐类难渗入皮肤。; 皮肤能通过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具有呼吸功能;固体物质必须先溶于汗液,然后被吸收。 ;皮肤可能摄入的毒物: 合成洗涤剂 有无、害争论甚久,但至少认定,聚氧乙烯脂类中性洗涤剂本身无致癌性,却有促癌作用。 若洗涤剂中有其他致癌物质,就会促使该致癌物质渗入皮肤而被摄入。; 油墨、颜料 (苯、甲苯、铅、偶氮化 合物等) 强酸、强碱伤害皮肤,引发炎症等,重者渗入内层组织,并中毒。; 游泳、沐浴时,水或蒸汽中的氯仿挥发,极易被皮肤吸收。 服装面料中化学添加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