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11/26 . . 感染性发热待查的诊疗思维 . 发热患者病原学诊断临床思维及路径,按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发热的定义,明确患者体征是否发热; 第二步:根据感染性发热的特点,明确患者发热是否因感染引起; 第三步:根据病原学等检查,明确引起此次感染可能的病原体; 第四步:通过定位症状与体征,明确感染发生的部位。 . 第一步:是不是发热?根据发热的定义判断 1. 诊断学上的定义: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 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当由于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节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时,就称之为发热。 3. 其他参考书上的定义: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产生的高体温。有的资料还指出,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 第二步:患者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 明确患者是否发热后,还需明确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根据既往资料,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中,有50%病例是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另占约50%(自身免疫性20-30%,肿瘤性10-20%,不明原因5-10%)。 因此,发热不一定就是感染! . 感染性发热具有以下特点: 1. 起病急,伴有(或不伴有)寒战; 2. 常有全身中毒症状; 3. 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除发热外,有指示相应感染部位的体征,如:①胸痛、咳嗽②腹泻、腹痛③尿频、尿急④头痛、呕吐等); 4.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降低(血液病患者多见); 5. 炎症因子:CRP(C-反应蛋白)、超敏CRP、IL-6、PCT(降钙素原)常有改变。 . 面对发热患者,需结合感染性发热特点,并进行相应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1. 常规项目:三大常规、生化全套、血沉、CRP、IL-6、PCT。 2. 影像学检查:胸片或CT,B超(根据需要包含多部位),PET-CT。 3. 自身免疫指标:抗O(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 4.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胰腺、肠癌相关抗原)、AFP(甲胎蛋白)等。 5. 病原学检查:涂片镜检、培养(多次局部标本+血培养)、血清学、分子检测等。 . 第三步:确定感染性发热后,感染病原体:细菌?病毒?其他? 确定为感染性发热后,通过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潜在病原体是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确定进一步检查的方向,并通过病原学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 1.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多提示细菌性感染。 但有例外:伤寒、肺结核及布鲁氏菌病等细菌性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 2.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多提示病毒性感染。 例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脑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3.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多提示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 发热病原学诊断: 1、病原学检查:涂片、染色镜检,培养(血+局部标本,反复多次),药敏试验、耐药机制分析,分子生物学、PCR、二代基因测序。 2、血清学检查:抗原、抗体、G试验、GM试验、T-SPOT。 3、穿刺检查(病理+病原学):肿块、淋巴结等,心包、胸腔、腹腔、关节腔等积液,肝脏、膈下、盆腔等脓肿,肝、肺、肾、骨髓活检。 . 第四步:通过特异的表现、定位症状与体征,明确感染发生的部位。 . 循环系统:发热+寒战:怀疑血流感染?分以下三种情况予病原学检查: a. 菌血症、脓毒症? 血培养(反复多次,双侧,不少于5ml/每瓶,同时测IL-6、PCT); b.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拔除静脉留置导管,做导管尖端培养+外周血培养; c. 细菌性心内膜炎? 多次血培养、心脏听诊加彩超经胸或食管。 . 中枢神经系统:发热+头痛呕吐:脑膜炎?可能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结核等。 a. 腰穿:脑脊液培养、生化、涂片镜检(革兰染色、墨汁染色、真菌荧光染色); b. 血培养:(双侧,不少于5ml/每瓶+同时测IL-6、PCT); c. 血清学检查:隐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抗原检查。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