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的艺术教材.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内容提要;;;;;;;; 〔一〕同理心: 就是教师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学生,不仅注意他所说的内容,而且去体会他的内心感受。 同感——“感同身受〞同感并无怜悯成分,而是去体察对方的心情。 “设身处地〞——条件 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 同理心的五点要领: 1、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学生,用他的眼睛和头脑去知觉、思维和体验。 2、投入地倾听学生。不仅要注意他的言语内容,更要注意非言语线索〔声调、表情、姿势等〕所透露的情感信息。;3、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你从学生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进行一番识别、分辨和理解。 4、以言语或非言语方式把你接收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有些时候,仅仅把他的意思和感受准确表达出来即可,偶尔也可以比他更深一些,或加一点你的理解和解释。 5、在反响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响性反响,关键是看对方是否感到你准确地理解了他,因为你的同感可能出错,对方的反响是纠正错误的重要信息。;同感层次的实例: 例1:学生:小名老喜欢在上课时朝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我下课后不跟他玩了。 老师: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跟他玩了。 学生:是的,我要跟小华和小敏玩。;例2、学生: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念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和蔼。 老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 学生:是的。 例3、学生:为什么老是下雨呀?下雨天我们什么也不能玩,像走滑梯、打篮球什么的。 老师:你在教室里呆得发闷。 学生:是的,我希望我能够出去玩。;;有效师生沟通根本要件之三:接纳与尊重 接纳与尊重学生是教育以人为本之表达 接纳与尊重的内涵 沟通者应具备的沟通信念;;沟通的本意是“提醒〞——“批评〞 “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 沟通的本意是“指导〞——“命令〞 “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做功课!〞 沟通的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响〞——“恐吓〞 “如果你不准时交作业,就叫你的家长来见我!〞;沟通的本意是“鼓励学生〞——“疑心〞 “我不相信你会做得好〞 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显示反省〞——“质问〞 “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 沟通的本意是“交流〞——“奚落〞: “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三〕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障碍 1、命令、控制、指挥:学生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学生产生对教师权力的内在害怕和自己内心的软弱感-怨恨、恼怒、敌对。 “不许你谈恋爱了,去把学习抓好!〞 2、警告、威胁,使学生感到恐惧和屈从、敌意 “如果再……就……〞;3、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预先设立了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权威,导致防卫心、抗拒。 “你应该……〞 4、过度忠告或建议,老师不信赖,学生依赖老师,削弱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 5、中伤、归类、揶揄,自尊心受伤害,反攻击 “你以为你很聪明吗?不要自以为懂得很多了〞;6、给予泛泛之辞:隔靴搔痒 “你是一个好孩子〞“不要难过!〞“不要着急,太阳每天都会是新的。〞 7、不愿积极的聆听: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单项输送信息给学生。 今天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你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经过我对你的试卷的分析,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考试要专心!你回去以后再好好记住我的话!〞;8、强加于人:防卫、抵触,削弱对老师尊重 “昨天晚上你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功课?你知道如何来安排时间吗?让我来告诉你……〞 9、随意指责与批评 很多教师认为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际上过多指责令学生自卑、不安和愚笨,激起反批评,掩饰。;;;;;2.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5. 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6. 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积极聆听的事例;;人际沟通上的“黄金定律〞;关心;;;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

开心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