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课 题 主 备 审 核 使用教师 编 号 编写时间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贾克文 边 强 2012、 4、 12 、课前导学 (一) 达标要求: 1、 基本目标: ⑴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⑵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2、 发展目标: ⑴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⑵讨论本文记人散文的结构内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 重点难点: ⑴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⑵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二) 课前预习,完成以下问题: 1、 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请结合本文,查资料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成语“胸 有成竹”现在的含义。 参考答案:据有关史料说,文与可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 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 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可见,胸有成竹是与可穷尽毕生总结出来的绘画理论。 2、 解释加点词语 ⑴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⑵投诸地而骂 ⑶以为口实. ⑷而读书者与之 ⑸余因而实之 ⑹月落庭空影许长 ⑺近语士大夫 ⑻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⑼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3、 找出并解释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 ⑴与可没与陈州 ⑵少纵即逝矣 古今异义: ⑴初不自贵重 ⑵月落庭空影许长 ⑶废卷而哭失声 ⑷吾将以为袜 ⑸发函得诗 ⑹而读书者与之 ⑺以书遗余曰 4、 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⑴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⑵余因而实之 ⑶与可厌之 ⑷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⑸初不自贵重 5、 解释下列虚词 ⑴为 ①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②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③余为徐州 ④而予以为有道者 ⑤吾将以为袜 ⑵乃 ①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②乃见其所欲画者 ⑶其 ①乃见其所欲画者 ②岂独得其意 ③而予亦悔其随之 ④以追其所见 ⑤其所以然 ⑥岂独得其意 ⑷然 ①自视了然 ②予不能然也 ③然二百五十匹绢 ⑸以 ①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②与可以书遗予曰 ③吾将以为袜 ⑹之 ①竹之始生 ②一寸之萌耳 ③生而有之也 ④临事忽丧之 ⑤士大夫传之 ⑥而读书者与之 6、 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⑴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⑵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⑶足相蹑于其门 ⑷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⑸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⑹吾将以为袜 ⑺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⑻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⑼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⑽轮扁,斫轮者也 (11)岂复有竹乎? (12)世岂有万尺竹哉? 7、搜集文与可的资料,简介文与可 参考答案:文与可(1018 — 1079),姓文名同,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县) 人。《宋史》说他“以学名世,操韵高洁” 。北宋名臣文彦博由衷地称赞这位青年才俊“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 埃不到。”苏轼在《墨君堂记》中评价他说: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 。文同与苏轼为表兄弟。比苏轼 大18岁善画山水,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元丰元年(公 元1078 年),文同告别了洋州山水,其后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第二年正月文同离京前往湖州赴任。据《宋史 ?文苑 传》记载:(文同)“至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 ”享年六十二岁。 (三)学法提示 1、 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2、 结合注释细读全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梳理、归纳、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并尝试准确翻译全文; 3、 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题。 二、课堂识真 (一)基础梳理 1、 导入课堂 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喜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自然陶冶 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与梅、兰、菊成为“花中 四君子”。植竹、赏竹、写竹、画竹,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领略文与可画竹的高超 技艺吧。 2、 解题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 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 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

文档评论(0)

shidaihua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