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与文澜阁陈训慈.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湖与文澜阁 #160;#160; 陈训慈 西湖与文澜阁 陈训慈 一、湖山胜处 文物重镇 杭州以西湖之风光,为全国游赏之中心;又以文澜阁藏书之所在,亦为全国书林之重镇。比年杭州教育文化事业之发达,亦因辅以文澜阁与其余丰备之公私藏书,始隐然为东南学术之一重心焉。阁位于西湖胜地孤山之阳,背山面湖,水木明瑟,游西湖探孤山者,殆莫不经其地。今阁书虽移藏 于其西之浙江图书馆, 而异地来杭参观者, 犹莫不一访书楼,以赏鉴阁书上“古稀天子之宝”之旧印,而缅想清高宗颁书泽被之广,与后此遭劫兴复之往事焉。近人有谓晚清江浙文教之得免于陵替,文澜阁实与有功: 盖昔日书院府县学旧书,大略稀得公览,而阁书则听学 者诣览传写, 故不单学者著书, 颇有凭藉阁本以成其学者 (如胡培翚著《仪礼正义》 ,陈奂著《毛诗传疏》 ,皆曾寓西湖查 阁书 ),马上家之辑刊故籍,亦多倚为底本或校勘之资 (如守山阁丛书, 最近海上刊书亦时有就抄校者 )。其影响之远, 殆 难尽言。观于最近来浙馆求浏览阁本四库全书者,犹终岁不绝,且有远省学者,赁居孤山,日来研摩,经年不辍者;是可见其沾溉之广,无间今昔。自咸丰此后,文源本既毁于西人,镇扬之宗汇二阁又尽失于太平之役。今则文溯既已陷于伪满,于是四库原有七阁在今天我国权之下者,已成鼎足惟三之势。文澜阁本为商务影印四库珍本之所据,虽有运存国都之说,至今未能公然。而文津阁本藏北平图书馆,又远在北方。于是自齐鲁以南,四库全帙之能够公诸士林者,仅此文澜阁本一部而已。是则谓文澜阁书之所以陶育辅成中国学术之商讨者,几于泽被全国而未有穷,亦未为过言矣。 民国二十一年春,余来承乏浙江图书馆,其时阁书归馆藏已二十年,常登临摩挲,感怀前贤之收获不置。因溯阁书之历劫复完,实多钱塘丁松生先生之力,而是年适为公百龄诞辰纪念,爰以九月举为丁氏文物展览会,编行纪念专集。复以阁书犹有缺卷,当向北平图书馆文津阁本抄补《三吴水考》所缺二卷;而阁书原本乱后散在人间者,亦有陆续访求收回者。每遇馆中文物展览,又辄为标类陈列,近复就馆中辟为“四库文件陈列室”。至重编阁志阁目之事,虽未竣事,而馆友张君已有阁史之作, 余亦先有《丁氏兴复文澜阁书纪》一文,且有浅说以诒阅者,皆可考览,会越风杂志社编者有“西湖特刊”之辑,以文澜系湖上书林重要之掌故,再三属撰对于文澜之往事。辞不获已,爰抒写大凡,惟世之关心文教 者,知之夙详,区区斯纪,殆无足为益耳。 二、人文渊薮 建阁颁书 浙垣之公家藏书,渊源甚夙,而自宋南渡此后为称著。其时临安为行都所在,纪家桥东之“国学”聚书甚富。及胡元入主,即太学旧基建西湖书院,院中既搜藏图籍,其书目今犹有碑记可考;更复刻经史巨编,至今藏家犹珍院本。清初崇饰文治,杭府学尊经阁及敷文书院等皆有藏书,惟不供众览。清高宗好大喜功,既勤远征,渐耽宴游,南巡之际,始 建行宫于孤山之圣因寺。 (乾隆六度南巡, 始于十六年三月抵杭州,此后每南巡必至, 极游赏之娱, 今所留古迹题咏犹多。 ) 每感湖山幽美,人文俊秀,贮书翼教之动机,殆已萌于此时焉。 对于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之动机与经过,各家阐述至多, 兹限于篇幅,不复多赘。盖乾隆内治外征,事多效颦乃祖康 熙,而更思超轶前代。中国一大类书之《古今图书集成》既 成于康熙 (至雍正三年印成 ),于是帝乃思于纂印群书之外, 更搜罗古今载籍,编成一大丛书,以示崇饰文治之极轨。又 以满人自入主中原,虽威胁利诱,犹未戢汉人之讨厌,则思 因编纂之征书为一度总举报,期以禁毁违碍诸书,且藉此以 羁縻才华于校勘考据之中,消磨其种族黍离之念。乾隆三十 八年二月,下诏开四库全书馆,任纪昀、孙士毅、陆锡熊为 总裁,而襄其事者复多罗致一时绩学之士 (如朱筠、 戴震、邵 晋涵、翁方纲、王念孙等 )。阅十二年,始陆续写成四全部,每部都三万六千册, 分贮于禁中之文渊阁, 圆明园之文源阁,沈阳之文溯阁,热河行宫之文津阁 (通称内廷四阁 )。 浙省之决定分藏四库书,系乾隆四十七年纪,而颁藏则 始自五十二年, 约至嘉庆初年始竣。 初上谕谓“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现特发内帑银两,再行缮写三份,分贮扬州之文汇阁,镇江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内,今拟改建文澜一阁,以 昭美备。”并指定寺后之玉兰堂为地点, 而受命督建之陈辉祖,以地势潮湿,改请筑于堂东藏书堂后。此时藏书堂本已领藏 《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此后即为阁藏之一部。计外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后为大池,池中架石树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廓,就中建阁五间,凡三层。此为文澜阁初建时之情形。今阁宇虽系重修,但阁式与周围亭榭,皆依旧犹昔也。 文澜阁既藏四库全书,自需员司管理及治事之费,大略 由浙省盐税支给,此后间取之厘捐,惟清代此阁管理之权, 始终操之盐政 (即两浙盐运使司之简称 )。当嘉、道、咸三朝, 阁之管理经制情形,以文件散佚,

文档评论(0)

157****98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