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沟通三、四章课件大纲
第三章 沟通中的表达 (课件提纲)
一 、表达的含义与目的
自我排遣与提示
表达目的:
与他人沟通
【沟通提示】
?自我排遣的内容和方式,一定会受到与他人沟通 的影响;
?自我排遣的结果, 又对他人的沟通起到调控作用。
二、沟通中的语言渠道
1、语言的沟通渠道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肢 体语言
2、各语言渠道的利弊
( 1)口头渠道的利弊
(2)书面渠道的利弊
【沟通提示】请养成书面沟通的习惯。
(3)肢体渠道利弊
三、沟通中的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指人们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某种语 言 符 号 系 统 表 示 自 己 的 思 想 情 感 的 过 程 。 口头
(一)言语表达
3
1、言语表达的内涵及层次:
当一个人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某种语言符号说 出了话,这就是言语。言语表达有两个层次:
基础层次: 指人们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等活动的过程 。
交流层次: 指运用言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即根 据不同的社交环境, 恰当地、 得体地使用语言与他 人沟通的能力。
2、话语的意义
话语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或思想的语义整 体。
话语的意义可分为: 话语传达意义、 话语生成
意义
两者相互关联,却不完全一致。
?话语传达意义 :指话语本身的字面意思和发话者 的意图与态度。
?话语生成意义:即话语接受者对话语传达意义的 领会和理解。
【沟通提示】
话语传达意义是话语生成意义的基础和前提,话 语生成意义体现了话语传达意义的实现价值。
话语生成意义与受话者本身的素质、经验,话语 产生的环境, 发话者与受话者的角色关系等因素密 切相关。
4
(二)非言语表达
指言语表达之外的有意义的交际符号的
运用。
1、非言语表达的作用
非言语表达可以补充和加强言语表达的信息 。
非言语表达有时可以替代言语表达 。 非言语表达对言语表达的信息可予以修正。 【沟通提示】
当言语表达与非言语表达产生矛盾的时 候,人们更愿意相信非言语表达。
因为非言语表达具有原发性。而言语信息发 送具有可操作性。
2、非言语表达的种类
副言语、体态语、客体语、行动语 ( 1 )副言语 :指各种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符 号系统。 包括语速、 声调、 音量、 音质和语气词的 运用。
【沟通提示】
对于说话者而言,副言语是表明情绪或态度的重 要工具;
对于听话者来说,通过副言语可较为有效地判断 说话者的意图。
【情景模拟】
5
(2)体态语(肢体语言)
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 通过身体姿态、 手势、 面
部表情和眼神传达出来的信息。
【课堂沟通训练】
(3) 客体语
指不由人体产生的,但在沟通中具有向信息 接受者传递某种信息功能的元素。包括:
服装服饰:可彰显人的个性、情感和态度。
表意物: 指在某一文化中, 具有特定含义, 能够 传达某种信息的物品。
空间距离: 指交往中使用周围空间的方式及与他 人保持的距离。反映了人们关系的亲疏程度。
方位时位: 指通过对表达开始的时间的定位和控 制而传递特定信息的交际符号。
(4)行动语
行动语指人们沟通交往中,一系列前后连贯, 能表达某一完整意思的动作。
【特别提示】
行动语与体态语不同。它不是一个动作、一个 表情,而是一连串动作的信息传递。
以行动语进行沟通,既要注意其约定俗成的社
6
会意义, 更要注意由沟通双方的个人经验构成的解 释这一行动的背景,要精心设计。
四、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
有效沟通 :信息(言语或非言语)传达的意义 与其生成的意义一致或基本一致时,即有效沟通。 反之是无效沟通。
【沟通提示】
沟通应最大化的追求信息传达意义与生成意 义的一致。
1、影响沟通不成功的原因
( 1)词不达意或话语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 根源:语言文字基本功差、 或有意掩饰
(2)表达者没有充分考虑话语与受话者结合以 后可能生成的意义, 及这种意义引起的负面心理效 应。
(3)表达者没有充分考虑话语与环境因素结合 可能生成的意义, 以及这种意义对所有在场听者的 影响。
(4) 表达者选择了不恰当的信息传递渠道
2、有效发送信息的技巧
( 1)选择有效的信息发送方式
(2)何时发送信息
7
(3)确定信息内容
(4)谁该接受信息
(5)何处发送信息
【模拟测试】 自我测试 ——对体态语的理解力
【思考与练习三】 1、人们为什么要表达?表达的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电站组件安装前测试记录及电源并网前单位工程调试报告(记录).doc VIP
- QCR 749.1-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1部分:钢梁.docx VIP
- MTBE生产技术知识问答.pdf VIP
- (2025春新版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粽》PPT课件.pptx VIP
-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5张PPT).pptx VIP
- 颖川陈氏经秀族谱目录.doc VIP
- 2025年河北省国富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部级优课陈萍老师—省级公开课课件.ppt VIP
- 古野GPS操作说明书中文_GP170.PDF VIP
- TT310系列超声波测厚仪.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