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前置仓发展分析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鲜前置仓发展分析报告 前置仓业态仍处在盈利探索与高速增长期 1.1. 前置仓发展历程梳理 前置仓的最初概念是电商为提高配送时效在更接近消费者的地理范围内建立的小型仓库,而如今在新零售的赋能下,前置仓成为生鲜电商企业的“掌中宝”,为满足消费者的物流时效需要以及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能。回顾前置仓的发展历程如下: 萌芽摸索期(2015-2017 年):随着气温高,配送慢等问题,2015 年夏季生鲜电商行业痛点集中爆发,另外 B2C 模式下冷链费用过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生鲜电商企业首次提出前置仓模式。2015 年 9 月,每日优鲜决定要“All in 前置仓”,推出前置仓 1.0 版本。此阶段虽有很多企业尝试前置仓模式,但由于仓配能力与消费者需求不够统一,冷链技术得不到加强以及管理问题,早早退出历史舞台。 创新摸索期 (2018-2019 年):各家企业通过两年的时间不断布局前置仓,使前置仓 模式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并且在不断创新中,前置仓的模型也逐步明朗,开启 了 19 年的一场前置仓大竞赛。此阶段内,如商超的沃尔玛山姆,电商的每日优鲜,后起之秀的朴朴超市和叮咚买菜都积极发展了自身的前置仓,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更是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注入,但究竟前置仓的核心优势是在于算法还是商品,以及面对成熟的 ToC 配送平台的竞争,需要进一步深究和解决。 崛起发展期(2020-至今):随着疫情爆发,线下餐饮全面停摆,生鲜行业迎来机遇。疫情期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以及京东到家等都出现订单井喷式增加,日活用户不断提高的现象,且在后疫情时代,市场情绪并未出现反弹,日活用户仍在不断增加。在订单和日活用户暴增的情况下,对前置仓的构建体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保证前置仓盈利的前提,必然是与商品质量,配送效率和单店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图 1:前置仓模式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市场研究部,公开信息整理 5/36 相较传统模式,前置仓模式配送效率高、生鲜损耗小。传统模式通过中心仓进行配送,将生鲜货物集中到城市配送中心,根据订单需求将货物从城市中心仓库发送到消费者手中。出于成本考虑,中心仓常设置在远离市中心的城郊地区,运输距离长导致难以满足快速配送的需求。针对传统模式痛点,创新高配送效率前置仓模式出现。前置仓模式中,商家根据周边的需求情况提前将货物运送到社区附近的前置仓内储存,消费者在生鲜电商平台下单后,直接从前置仓中拣取、包装货物,并完成配送。由于生鲜产品直接从消费者附近的前置仓内发出,缩短了产品到消费者的配送时间,降低了生鲜产品的损耗。 图 2:前置仓模式链条 数据来源:市场研究部,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渗透率不足 1%,有较大提升空间。作为消费频率最高的 刚需行业,生鲜市场有着万亿级别的体量,2020 年生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 5 万亿元,根据的测算,到 2025 年生鲜零售市场将达到 6.8 万亿元,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生鲜电商市场快速发展,2020 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到 4584.9 亿元,而即时配送的生鲜电商平台在疫情之中及之后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18 年至 2020 年,以前置仓为代表的即时生鲜配送市场规模从 81 亿元增加至 337 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 107%。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生鲜市场庞大,而生鲜线上化占比仍然较低,而以前置仓为代表的即时生鲜配送市场占比更是微乎其微,2020 年其市场渗透率不足 1%,具有较大上升空间。且与生鲜电商整体市场增速相比,前置仓市场增速远高于整体。 6/36 图 3:我国生鲜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市场研究部, 图 4:前置仓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 5:生鲜电商渗透率及生鲜即时配送渗透率 数据来源:市场研究部, 数据来源:市场研究部, 1.2. 前置仓解决了传统生鲜电商的诸多痛点 1.2.1. 传统生鲜电商面临诸多痛点 生鲜产品易腐蚀,到货损耗率高导致退货率高。传统生鲜电商普遍采用的冷链物流 模式是“泡沫箱+冷袋”的模式。用“泡沫箱+冷袋”把生鲜产品打包成一个包裹,包裹内部形成适合生鲜产品保存的局部空间,包裹在物流运作时被视为普通包裹,走现有常温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模式成本较低,但是对生鲜产品的品质保护难以保证。据相关统计,我国果蔬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率达到 25%-35%,到货损耗率高导致消费者购物体验差,退货率居高不下。从北京消协调研的数据来看,消费者购买生鲜产品时,不满意率高达 55.36%,其中 28.12%的消费者认为所购买的生鲜产品不够新鲜。 7/36 图 6:生鲜产品不满意因素占比 数据来源:市场研究部,北京消协 生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购买体验较差。由于我国上游农产品种植分散,缺少明确的产品分级筛选标准,导致农产品的“非标”问题明显。“非标”问题就是在购买生鲜时,同样产品不同购买批次存在质

文档评论(0)

177****92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