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别诊断 (三)幼儿急疹 幼儿急起发热或高热3一4d 症状轻 热退后出现玫瑰色散在皮疹,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甚少,经1一2d皮疹退尽 (四)药物疹 近期有服用或接触药物史 皮疹呈多样性,痒感 伴低热或无热,无粘膜斑及呼吸道卡他炎症 停药后皮疹可渐消退 * 幼儿急疹 * 预后 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若患儿免疫力低下且有并发症可影响预后 重型麻疹病死率较高 * 治疗 单纯麻疹治疗重点在护理,对症及预防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隔离、休息、加强护理。 在出疹期间既要保证患儿一定的营养(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又要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卫生,并应注意室内空气交换,但又不能让患儿直接吹风。 (二)对症治疗 高热可酌用小剂量退热剂,应避免急骤退热致虚脱。 咳嗽用祛痰 止咳药 体弱病重患儿可早期肌注丙种球蛋白 烦躁选用镇静剂。 (三) 中医中药治疗:葛根升麻汤加减,芫荽汤口服。出疹期用银翘散加减。 * 治疗 (三)并发症治疗 1.支气管肺炎: 主要为抗菌治疗:常先用青霉素G每日3万一5万/kg治疗,肌内或静脉注射,再参考痰菌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期用氢化可的松每日5一10mg/kg静滴,2一3d好转后即可停用 * 治疗 2.心肌炎 有心衰者宜及早静注西地兰 重症者同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护心肌 有循环衰竭按休克处理 注意补液总量和电解质平衡 3.急性喉炎 应尽量使患儿安静,蒸气吸入稀释痰液 选用抗菌药物 重症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喉部水肿 出现喉梗阻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 *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流行期间,儿童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暂不接收易感儿入托,做好疫情报告 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d,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d。对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隔离检疫3周,若曾作被动免疫者应延长至4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内感染。医护人员要作消毒隔离工作 * 预防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个月龄初种,1.5-2岁强化,7岁时复种 接种疫苗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后有低热数日 接种禁忌为: 妊娠、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病、白血病 恶性肿瘤及免疫缺陷病或免疫功能被抑制者(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放射治疗等) 凡6周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者,应推迟3个月接种 * 预防 2.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 在接触病人后5d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ml可防止发病 在接触病人6d后注射,可减轻症状 免疫有效期3一8周 * 麻疹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种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 麻疹疫苗发展历程 我国的麻疹疫苗研发与其他国家几乎是同步的。1960年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分离培育出沪191麻疹减毒株,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及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相继培育出麻疹减毒株京55和长47,1965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主要使用沪191、长47这两株减毒疫苗株。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发现京55的免疫原性比较差,就淘汰了。 * 麻疹疫苗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麻疹疫苗主要使用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株。沪191株是在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从一名2岁男孩血液分离,在原代人胚肾细胞传33代,人羊膜细胞传39代,鸡胚细胞传10代后,经过临床试验后,1965年卫生部批准生产,到1985年全部改为冻干剂型。1991年由荷兰的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疫苗项目)帮助纯化,经中检所检验确认,建立纯化毒株。 * . 麻疹诊疗方案 *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 自从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麻疹疫苗)预防以来,儿童中麻疹发病率有了显著下降,过去多见的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麻疹性脑炎、精神异常等也随之显著减少 *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不含神经氨酸酶 电镜下呈球形或多形性,直径100~250nm 病毒中心为核糖核酸(RNA)和对称螺旋形衣壳体组成,外包双层含脂蛋白囊膜,表面有小突起含血凝素。 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3种与核糖核酸结合,3种与外部囊膜结合。F蛋白作用与多聚酶有关,N蛋白起稳定基因作用,P蛋白起多聚酶作用,M蛋白为膜蛋白,功能与病毒装配、芽生、繁殖有关,H蛋白为病毒表面血凝素,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F蛋白具溶合特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