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产业研究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氢能源产业研究报告 1引言:为什么要发展氢能源? 低碳清洁发展及保障能源安全,推动探索新型能源 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命题,低碳发展大势所趋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关系世界各国的可持续 发展。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此为 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公 约明确了世界各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原则和可 持续发展等原则;此后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巴 黎协定等会议信息明确了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安排,长期目 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 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以内,该目标在 2021 年格拉斯哥大会 得到强化。 202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 319.8 亿吨,较上世纪末增长 38.4%,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排放量偏低,2019年为340.4亿吨。 2020年中国、美国、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98.9亿吨、44.3 亿吨、25.5亿吨,占比30.9%、13.9%、8.0%,三者排放量占比超过全 球的一半,在全球二氧化碳减排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从历史排放数据 来看,我国碳排放量还处于上升期,美国和欧盟则于2007年左右和 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峰值,且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3060”目标对我国碳减排提出更大挑战。对比美国和欧盟通过 50-70年左右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变,我国划定的目标时 间仅为30年,需依靠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更高的执行力度。同时,我 国制定2035 年远景目标,目标到 2035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 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氢能源为清洁无污染能源和工业原料,契合 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我国能源具有“多煤、贫油、少气”的显著特征,2020年我国能源 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原油、天然气占比分别为56.8%、 18.9%、8.4%,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仅有15.9%。当前我 国能源消费仍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储备有限,且易 造成环境污染。另外,我国进口能源消费量在可供消费总量中占比逐 年上升,2019年已达24.1%,而原油和天然气的该比例更高,我国能 源对外具有一定的依赖程度。在此背景下,我国亟需寻找来源充足、 清洁高效、自主可控的新型能源。 氢能优势:清洁高效、来源多、应用广 氢(H)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位,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氢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H2)。氢的特 点如下: 应用广泛:氢可作为燃料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交通领 域,亦可作为原料、还原剂或者热源应用于炼化、钢铁、冶金等行业, 还可应用于分布式发电,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等供电取暖,且可成 为储能工具。 清洁低碳:氢直接燃烧或进行电化学反应的产物只有无污染的水, 可实现零污染零碳排放。另外,我国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可 再生一次能源,结合水电解制氢技术,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清洁低碳, 使氢能成为连接不同能源形式的桥梁。 来源丰富:氢为二次能源,可通过化石燃料重整制取、氯碱/焦化 /钢铁/冶金等工业副产物制取、水电解制取等,制取途径多样。 灵活高效: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数据,氢的低位热值约为 120MJ/kg,为同等质量的标准煤热值的4.1倍、天然气的2.6倍、石 油的2.9倍。 综上,氢具备的显著优点使其契合“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国家 能源战略。氢气根据其来源可分为:灰氢(使用化石燃料制取,并对 释放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蓝氢(使用化石燃料制取,并对释 放的二氧化碳做捕集封存利用)、绿氢(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或 光解制取)。 产业政策:氢能方兴未艾,未来大有可期 氢能方兴未艾,未来大有可期。早在2002年发布的863计划电 动汽车重大专项中,我国便确立了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 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 电池为“三横”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借助北京奥运会、上 海进博会等契机,我国氢能燃料电池车产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十三 五”期间国家明显加强对氢能的支持力度,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 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到 2020 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 的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

文档评论(0)

p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各位下载,保存收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