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实验2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ppt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实验2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专项 1.实验原理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要点提示 (1)实验材料的选择。 由于本实验是利用颜色反应鉴定不同的物质,因此在实验的选材上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材料本身应无色,以免对结果产生干扰;②材料应富含相关物质,使现象更显著。;(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3.实验流程图示(见下图) 先根据选材预测实验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因此本实验属验证性实验。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有还原糖。 注: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方法二: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典例示范】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重要化合物的鉴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还原糖遇斐林或班氏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出现砖红色。 答案:C;归纳总结:几种常见物质的鉴定;检测;【实战演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组成的,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实验,其中NaOH的质量浓度均为0.1 g/mL,CuSO4的质量浓度均为0.05 g/mL,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的问题:;试管;(1)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将0.1 g/mL NaOH与 0.05 g/m LCuSO4     混合,随用随配。斐林试剂的常规使用方法是:在待测样液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     后,再把试管放入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设计1~5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结论是  。 (3)设计6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双缩脲试剂              。结论是   。 (4)8号试管与其他试管的反应结果比较说明:     。;解析:(1)考查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属于基础知识。(2)通过表格对比1~5号试管内的变化,发现斐林试剂甲液(NaOH)和乙液(CuSO4)加入试管的顺序不同,结果却一样。(3)通过表格看6号试管,发现是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但结果却可以出现斐林试剂的检测效果,故双缩脲试剂可代替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4)8号试管内的变化说明,酸性条件下斐林试剂不能进行显色反应。;答案:(1)等量 摇匀 50~60 ℃温水水浴中加热2 min (2)苹果汁、斐林试剂甲液(NaOH)和乙液(CuSO4)加入试管的顺序的变化是否影响实验结果 苹果汁、斐林试剂甲液(NaOH)和乙液(CuSO4)加入试管的顺序变化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能否替代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双缩脲试剂可以替代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4)斐林试剂作用的条件应是碱性环境(或在酸性条件下不能进行显色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