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PPT课件.ppt

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节外因素 转子滑囊炎:X线片有时可见大粗隆滑囊钙化阴影,B超可提示囊肿大小。 腹股沟疝或股疝:B超 恶性肿瘤:原发性骨肿瘤,骨盆和股骨近端周围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疼痛。CT、MRI 异位骨化: * 关节内因素-感染 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髓关节疼痛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的因素:外科操作,伤口周围皮肤,手术环境等,抵抗力差,血源性转移等 典型症状:术后即发生的剧烈疼痛,局部的红肿,皮肤温度的升高,保护性痉挛。多数患者未发生全身发热等感染症状。 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患者)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44%患者),厌氧菌(7%)。 不规则假体周围 的骨吸收及骨膜反应 关节造影确认可能的感染假体 关节内位置 * 关节内因素-假体无菌性松动 假体无菌性松动:疼痛的常见原因(0.3%~7%) 原因:THA部分骨质的吸收、股骨上端应力的改变、废用性的骨质疏松、软组织松弛及过早过频的负重活动。 活动量较大、 80Kg 以上、50 岁以下的患者最为常见。 临床诊断方法: X 线片/CT检查结果。 大约70%翻修患者是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 * 关节内因素-假体下沉、无菌性松动 髋臼杯松动:疼痛以局限在腹股沟居多,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股骨柄松动:疼痛以大腿部为多,也可以放射到膝关节。 疼痛特点:持续时间较长,不能长距离的行走,负重时明显,休息后可减轻或缓解,髋部旋转动作疼痛加重,也可出现Trendelenburg征(单腿站立试验),有时会自愿使肢体缩短并转向外侧。 * 关节内因素 假体周围骨折:骨水泥型0.3%,非骨水泥型20.9% * 关节内因素 假体安装或假体选择不当:如臼杯过大可导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慢性疼痛;严重者导致假体脱位 金属一金属假体过敏: 肢体不等长、力线不良 软骨磨损、骨溶解或吸收 髋臼大、股骨头小 髋臼杯横向倾斜增加 而产生脱位 * 关节内因素 软组织撞击、黏连、挛缩(股直肌撞击或骼腰肌撞击、激惹) * 病史-疼痛的时间特点 术后不久出现超过预料的疼痛:急性感染、血肿、异位骨化、组织卡压、假体撞击、初始固定失败或不稳 THA后有一段时间无痛后出现髋关节疼痛:假体松动,慢性感染,生物学应力反应,软组织问题(如肌腱炎或滑囊炎)以及假体不稳定 * 病史-疼痛的部位特点 臀部或腹股沟区域的疼痛:髋臼假体松动、骨溶解、血管性或神经根性疼痛(腰突、椎管狭窄等)、梨状肌卡压 腹股沟部位的疼痛:THA后可出现肢体过长、头臼压力过大出现髋臼软骨磨损,股骨头内陷,继发于髂腰肌腱炎(髂腰肌激惹引起的疼痛往往是在抵抗屈髋时加重)或髂耻滑囊炎 * 病史-疼痛的部位特点 大腿痛:1.股骨柄假体松动:尺寸不匹配(股骨与股骨假体柄之间),假体柄偏置、股骨柄远端应力集中等 2.假体固定良好病人的大腿痛:股骨假体柄的硬度、柄直径较 大有关 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骨水泥股骨柄 * 病史-疼痛的部位特点 髋关节外侧或大腿外侧疼痛:股骨大转子滑囊炎、阔筋膜张肌损伤(大转子区疼痛),该部位骨折,或骨溶解所致 髋关节周围局部固定压痛:提示该部位为病灶区域,或存在神经瘤、骨折、骨溶解,甚至是一个转移性肿块,或疝和深筋膜层缺损等。 * 病史-疼痛的部位特点 如果在某一特定位置可重复出现关节活动时疼痛:提示假体撞击、假体不稳定或松动 无论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只要一活动就引起疼痛:往往提示感染。 * 病史-疼痛发作的特点 突然改变体位引起的疼痛:坐→起立,或行走时开始的几步(“起始痛”),通常和假体松动有关。松动的疼痛常常和活动有关,并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加重。 活动性疼痛: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肢体过长、髋臼所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