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產管理實務;(一 )製造業的地位與角色
何謂製造業?
製造業是指將各種資源,透過經營者選定的生產技術,轉換成滿足顧客需求之有形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之資源
原料、機具、土地、廠房、人員…等
(二)生產型態及管理的回顧
生產管理理論的重要里程碑
1776年 亞當史密斯提出分工學說
1780年 工業革命展開機械化、動力化
1890年 泰勒及吉爾伯斯推動科學管理 (時間研究、方法研究)
1913年 福特汽車發展連續生產線(專業分工)
1927年 霍桑實驗發現人性??子(工作績效)
1950年 豐田生產系統(TPS)實踐,消除浪費、提昇品質;1960年 麥克圭格定義X、Y理論
1968年 富豪系統,尊重人性、工作豐富化
1980年 零存貨生產系統
1990年 世界級製造WCM(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代表廠商擁有整合的製造系 統,不論設計、採購、製造、銷售、服務,皆為同業佼佼者,不斷從事改善活動,將成果分享員工與顧客,具有全世界的競爭優勢。;生產管理的理論變革將生產作業員看做生產設備的一種,可以設定標準規範,只要管制所有作業員,以同業作業標準實施,即可獲得同樣的作業成果。
近代生產管理重要演進;生產管理理論應巨幅改善觀念有:
不再強調生產因素的比較利益 品質 成本競爭階段 ───〉 彈性 競爭階段 提升 時間
生產系統不再追求規模經濟(Economic Of Scale)“生產量”之發展 ───〉 重視客戶需求、 朝向 發展產品彈性作為即生產系統設計能〞經濟〞的掌握產品規模範疇(Economic Of Scale),使能在所設定的規格、數量範圍內充分滿足顧客不同的需求。
注重整合性生產系統的最佳化追求各個領域的最佳化 ───〉
朝向整體最佳化;不再利用存貨解決問題現場的外管理主要解決工具就是〞存貨〞解決例外管理之工作,便減少〞存貨〞
放棄「假如」的作業思考模式解決生產線問題 ───〉配置「額外」或「多餘」的資源。如:「設備」、「存貨」、「員工」
合作代替對抗未來生產管理,朝向組織內橫向部門整合,組織外成立虛擬的企業經營網路,將供應商、顧客與製造商結合成完整的經營體系。;生產管理觀念,導致了變革的障礙
財務導向的成本想法企業追求持續改善,改善的成果不能真正反應在員工工作績效上,造成推動改善實施的障礙。
管理人才訓練方法不對
學校教學偏重於量化方法的分析
掌握誘因,生產力自然提高
一般管理幹部,一旦就業後,就不再接觸新知,而未能吸收他人經驗,造成整體管理能力的缺陷
中小企業林立成長困難家族型中小企業,管理工作常集中少數家族的成員,造成一種被動、中央集權式的特殊管理文化。;規劃期間太短無長期計劃國內廠商由於資本少、規模小,大多未能有完整的長期發展計劃,而政經環境複雜各種投資計劃,又不切實際,使得國內廠商缺乏向前奮鬥的朝氣。
自我本位主義濃厚國人自我本位主義濃厚,年輕人好逸惡勞、追求短利、不合作心態,顯現於工作崗位上組織管理能力薄弱,職業倫理欠缺,作業不能授權負責。;現今製造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變遷;生產技術快速發展
製造業必須儘快展開產品設計和製程流程化,發展製造彈性,實施同步工程,定義共同的資料庫
→ 企業彈性化生產 彈性化製程 彈性化員工
彈性化組織 →未來產業變革;3)成本結構改變
成本結構改變,影響成本效益分析; 1.何謂拉式生產管制?
係指以成品存貨帶動的管制計劃
2.拉式管制運作方式
3.拉式排程與生產型態;2.推式生產管制
(Push-type Production Control);4.轉換生產控制為拉式系統;生產計畫與產能負荷計畫;16;訂單管理客戶
訂單/銷售預測;產能負荷計畫;例:
已知某機車生產製造商的設計產能為每天2200輛;有效
產能是每天2000輛;實際產出是每天1800輛,請計算出該製
造商的效率及產能利用率。
解答:
實際產出(AO) 1800輛
效率= ------------- =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