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舞弊手法透视 世界通信财务舞弊案的舞弊手法分析 滥用准备金科目。 世界通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如递延税收、坏帐准备、预提费用等,冲销线路成本,夸大对外报告利润。这类造假金额高达16.35亿美元 以”预付容量”为借口。 世界通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要求分支机构将原来已经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帐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高估经营利润。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七、警示 世界通信财务舞弊案的警示 超常规的发展往往成为财务舞弊的诱因 治理机制的缺陷销蚀了防弊纠错的能力 独立性和职业谨慎的缺失是导致重大审计失败的根源 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 安达信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软资产 – 560亿美元的商誉和其它无形资产评估太高,在企业申请破产后变得一文不值 内部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胜利 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案的揭露是内部审计的成功 如果在世界通信的发展初期允许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全面财务审计,世界通信最终的厄运或许能够避免 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案的揭露是电脑审计的成功 如果在世界通信的内审过程中没有计算机审计人员的侦察和帐务证据下载保护,世界通信或许还会垂死挣扎更长时间,还会有更多的人受害 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案件告破过程说明 计算机审计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审计为审计证据的获得打下了基础,成为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 对于世界通信电脑内部审计师哲恩.摩斯 Gene Morse是如何在公司的财务系统中下载与资本性支出有关的财务记录的,我们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佐证,但是,能够估计到的、最有可能的几种手法应该是: 利用系统本身提供的查询记帐功能进行查询和下载 利用数据库知识和有关命令进行帐务查询和下载 利用系统提供的报表打印、中间文件功能进行查询 直接进入和操作数据库 我们无法评价审计人员利用非授权人授权的形式进行类似“黑客入侵”的手段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取证是否正确;但是,该案例中的结果是正确的 1、滥用准备金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 二、舞弊手法分析 2、低估商誉 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In- process RD)进行报表粉饰。 其做法是: 尽可能将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作为一次性损失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以达到在未来期间减少商誉摊销或避免减值损失的目的。 随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虚增未来期间经营业绩 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 二、舞弊手法分析 3、巨额冲销 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二、舞弊手法分析 4、暗箱操作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作为华尔街的“宠儿”,鼎盛时期的股票价格达到每股64·50美元,公司市值一度高达1800亿美元。 暗香操作事件直弄得“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风光不在,一路下跌到2002年6月24日的每股1美元。2002年6月26日,“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一暴光,当即引发起美国股市的大动荡——“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价格由每股83美分,狂降为每股9美分,跌幅高达89%。 二、舞弊手法分析 针对案例: 将经营费用转成资本支出列支,以此增加利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世通公司的伦理模式为不道德的经营模式。 少数管理层滥用投资者的资本,为了企业或自己的私利,在面对不利的行业环境时,不是采用合法策略和途径来挽救企业的不利境地,而采用的是公然利用会计操纵手段,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的“捷径”这种不道德的方式,这种行为表现真正体现了企业“经济人”的特性,虽这并无可厚非,但也违背了“社会人”和“道德人”的特性。 只有在道德行为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企业决策才能彰显其内在具有的德性。 三、伦理分析 从世通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和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显著性问题: 第一,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存在弊端。 第二,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