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
音乐备课
(六年级下册)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姓名:
时间:
个案修改 第一单元 古风新韵
个案修改
第一课:《关山月》
------第一单元第1课
学科: 音乐 年级:六年级 备课人: 时间:2022年 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三、品味诗歌:
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探究交流。
(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5、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
个案修改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个案修改
(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浮云游子意”??)
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
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
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
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
品味:此恨绵绵。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四、小结: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个案修改
个案修改
第二课: 《但愿人长久》
------第一单元第2课
学科: 音乐 年级:六年级 备课人: 时间:2022年 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 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个案修改(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
个案修改
(3)默读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三、学习歌曲
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
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
8、放音乐《水调歌头》。
9、学唱歌曲。
四、拓展
“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
(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五、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个案修改
个案修改
第三课:《游子吟》
------第一单元第3课
学科: 音乐 年级:六年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docx
- 灌装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 番茄酱灭菌灌装机说明书end.doc VIP
- 性格培养08勇敢的小熊.pptx
- 腐植酸肥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规制度.doc
- 2023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pdf VIP
- 杀菌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VIP
- 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42页.doc VIP
- 马工程系列《教育学原理》项贤明主编第一到十章全完整版课件PPT:产生发展、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目的培养目标、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学生等(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