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的属性和用途.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薯的属性和用途 木薯亦称树薯,原产於美洲热带,全世界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其块根可食,可磨木薯粉、做面包、提供木薯淀粉和浆洗用淀粉乃至酒精饮料。木薯极易发生变异,所以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杂交种。为多年生。叶片掌状分裂,裂片5枚或9枚,似蓖麻叶,但裂更深。块根肉质,似大丽花。品种多,有小的低矮草本、稍大的高1公尺(3)的多分枝灌木及至5公尺高的小乔木。有些品种适应干燥碱性土壤,有些则适于河边的酸性泥滩。木薯属约160种,均为原产於热带美洲的喜阳光植物。巴西东北部的橡胶木薯(m.glaziovii)可产塞阿拉(ceara)橡胶。西非的糯糊糊(gelatinousfufu)及牙买加的巴米糊(bamimush)均由木薯做成。 木薯是一种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2-5米高,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单性。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淡黄色或紫红色,柱头三裂,子房三室,绿色。雄花位于花序上部,呈钟形。它们在种植3-5个月后开始开花。同一顺序的花,雌花先开放,雄花后开放,间隔7-10天。蒴果,长方形圆形,种子褐色,根有细根、粗根和块根。块根肉质丰富,富含淀粉。木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旱性和耐瘠薄性。在年平均气温18℃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可在山区和平原种植;降雨量600~6000mm,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低于2000m,土壤pH值为3,可在8~8.0的地方生长。最适合年平均气温27℃左右,日均温差6~7℃,年降雨量1000~2000mm,分布均匀,pH值6.50~7.5,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化学成分】木薯营养成分表(每100g含一份)成分名称成分名称成分名称成分名称可食部分99水分(g)69能量(kcal)116能量(kJ)485蛋白质(g)2.1脂肪(g)0.3 碳水化合物(克)27.8膳食纤维(克)1.6胆固醇(毫克)0灰份(克)0.8维生素a(毫克)0胡萝卜素(毫克)0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21核黄素(毫克)0.09尼克酸(毫克)1.2维生素c(毫克)35维生素e(t)(毫克)0a-e0(β-γ)-e0δ-e0 钙(mg)88磷(mg)50钾(mg)764钠(mg)8镁(mg)66铁(mg)2.5锌(mg)0硒(微克)0铜(mg)0 锰(毫克)0碘(毫克)0【分布状况】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 高州县县志,《广东省(1889年修订)》收录了道光初年(1820年,道光元年)南阳木薯的记载梁光尚等人认为,木薯最早于1820年左右传入广东省,但最早记录木薯的书籍是林兴章等人于1840年撰写的《新会县志》,该书简要描述了木薯的形态、种植和使用。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3),木薯在粤东广泛种植,并开始进入农贸市场。当时出版的画册《木薯种植方法》(梁延东,1900)简要介绍了木薯的形态特征、水土保持、种植方法、收获和品种、头根保持、加工方案等方面,表明我们对当时的木薯有了深刻的了解。纵观木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人们认为“有木薯,始于道光,出自南阳”是可信的。当时,许多中国南方人去南阳谋生。木薯可能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中国最早的木薯实验研究工作应以解放前广东省农林实验农场为基础,该农场建于1914年 1919年,曾进行品种收集、评选、宿根、制粉和块根营养成份分析等试验。1940-1944年,李西开、黄瑞纶等人在广西柳州沙唐的广西农事试验场对木薯氢氰酸的分布,含量及其清除以及品种观察和栽培技术等进行了集中和专门的研究,并发表了“木薯毒素之研究”的专论。解放后,梁光商等人于1957年在广东开始了木薯的选育种工作,1959年以后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开始对木薯的种植方法,快速繁殖,轮种间作,种茎贮藏,杂交育种以及北移栽培等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在温健教授的主持下,育成和推广了食用良种木薯华南6068,同时摸清了我国适宜栽培木薯的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指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地区,年平均气温16℃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都可栽培木薯,现以广东、广西、海南栽培最多,台湾、福建、云南次之,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亦有少量试种。目前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有关农业科研单位,已开设木薯研究课题,进行木薯种质收集、保存、评选和育种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