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考点02文言文阅读之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分析】
文言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实词注重词义的理解落实,虚词注重词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虚词虽然比实词数量少,但难度大。因为一个虚词往往具有多种意义和用法,难以把握。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文言虚词,一定要在弄清其出现的语境的基础上,分析结构,确定用法,联系语境,理解含义,然后代回句中检验,看句意是否连贯、顺畅。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形成解决课外文言虚词问题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技巧点拨】
一、技巧概述
文言虚词几乎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把握虚词的方法主要有:
一、看语境。文言虚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语境包括语意和关系二个方面:
1、看语意。理解虚词,不能只看“这个”虚词,还应看它所在的句子、句群,甚至于所在的段落,将词与词,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顺延的意思联成一片来思考,才能求得准确。通过语意来理解的虚词很多,尤其是“其”、“之”“者”“于”等。
2、看关系。有些虚词在连接词、词组、分句或句子时存在某种关系,或复句关系,或支配关系,或比较关系等,揣摩好了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出来了。常要揣摩其间关系的虚词有“而”“以”、“于”等。例如:
例: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例句中的“而”连接“太守归”和“宾客从”两个词组,“归”和“从”两个动作同时产生,属于并列关系,“而”是连词,表并列。
二、看位置。同一虚词,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用法也就不同,常见的有“为”、“也”“焉”、“乎”、“矣”、“于”等。例如: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例句中“焉”用在动词之前,且是疑问句,则作疑问代词,意为“哪里”。
三、看标点。同一个虚词(指语气助词)放在句末,由于标点符号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气,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常要看标点符号的虚词有“也”“矣”“乎”、“焉”等,如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一般说来,句号表陈述或判断,问号表疑问或反问,叹号表感叹、命令、祈使或禁止等语气。例句中句末用了句号,且是判断句,“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
看呼应。有些文言虚词同前面或后面别的词相呼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好理解了。常用呼应方式来理解的虚词有“为”、“者”“乎”等。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句中动词“有”放在句末,“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意为“有何陋?”“有”同前面的疑问代词“何”相呼应,“何”解释为什么?
九、看结构。文言文中常用排偶句,上下句结构一致,有时实词与实词相对,有时实词与虚词相对,有时虚实词与虚词相对,我们根据与虚词相对的那个实词(或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推出该虚词的意义用法。文言文中也常有“互文见义”的现象,根据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常见的这种情况的虚词有“而”“以”“因”“之”“焉”。
六、看成份。一部分虚词在句子里不作什么成份;或者不能作什么成份;或者起“破坏”作用,使本可成为一个句子的,被取消其成为句子的功能,常见的虚词有“其”、“之”语气助词等。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例句中的“矣”是语气助词,不作句子成份。
七、看句式。文言文常用一些特殊句式,这种特殊句式配上特殊的虚词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来表达意思,记住特殊句式的种类和常格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虚词。常见的格式有:
1、判断句。常用“者,也” 、“者,” ”,也” 、“者也”
“则”、“乃”“亦”“为”等虚词表判断。如: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例句中的“则”连接了主语“此”和宾语“乒阳楼之大观”,处于动词的位置,但它是副词,表判断。
被动句。常用“为......所”、“为所......”等格式表被动。
3、倒装句。
二、方法指津
1、句意分析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交换理解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问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3、词性界定
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有些文言虚词也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4.代入检验
将某个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分别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中考的虚词题大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熟知,再以此推断另一个虚词的用法。
【注意】课内虚词的学习是关键,课内虚词如果掌握得扎实,那么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 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 2022八省八校第二次模拟作文“承受”范文及写作素材.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美的认知”(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示例).docx
-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备考:完形填空原创练习5篇.docx
- 高考英语学习提升课堂:高考阅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高频命题点.docx
- 高考英语学习提升课堂:高考阅读理解对“旧事物”的考查.docx
- 高考英语学习提升课堂:虚拟语气在读后续写中的运用.docx
- 高考英语学习提升课堂:常做定语或状语的形容词短语.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重点把握高考作文备考的四个角度.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升格导写:自强不息,逐光而行 (附:问题诊断及升格范文).docx
- 基本面选股组合月报:大模型AI选股组合本年超额收益达6.60.pdf
- 可转债打新系列:安集转债,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商.pdf
- 可转债打新系列:伟测转债,国内头部第三方IC测试企业.pdf
- 联想集团PC换机周期下的价值重估.pdf
- 计算机行业跟踪:关税升级,国产突围.pdf
- 科技类指数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详解AI产业链指数及基金布局.pdf
- 计算机行业研究:AIAgent产品持续发布,关税对板块业绩影响较小.pdf
- 民士达深度报告:国内芳纶纸龙头,把握变局期崛起机遇.pdf
- 社会服务行业动态: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落地,霸王茶姬冲击美股IPO.pdf
- 通信行业研究:特朗普关税令落地,长期看好国产算力链.pdf
最近下载
- [海口]2024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试卷)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基于博弈论的混合车辆交互变道决策模型研究.pdf
- 光伏工程质量工艺标准化手册 {电气安装工程篇(通用)}.docx
- 2024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docx VIP
- 年产3000吨速溶复合设计.docx VIP
- 江苏省沭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数学试卷(无答案).docx VIP
- 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mu960模块硬件接口手册v.pdf
- 国企央企财务岗笔试题及答案.pdf
- 英语时间表达专项练习.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