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合方法
逐步聚合: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
线性缩聚: 控制化学组成(包括主链,侧基和端基)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体型缩聚:控制预聚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交联时的凝胶点
自由基聚合:溶液和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较多采用
乳液聚合:控制乳胶粒径和乳胶粒结构
将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的天然成膜物和合成树脂放到这一章系统概略的介绍。
;section 1 Natural film forming matter 第一节 天然成膜物;1. 油的干燥
空气对于油的氧化主要是通过分子中的活泼亚甲基进行的,活泼亚甲基是指两个双键当中的亚甲基:; 可加入催化剂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此处又称为催干剂,主要是钴盐和锰盐,可与过氧化氢物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机理如下:;2. 油的干性;二.松香
三.大漆
P175 自学; section 2 Alkyd Resin 第二节 醇酸树脂和聚酯树脂;不同油度醇酸树脂结构示意图 无油 短油度 中油度 长油度 ;醇酸树脂中的油含量对基性能影响很大,油含量以油长表示:;分 类;分 类;二、醇酸树脂合成的配方设计
按Carothers凝胶化理论,凝胶点时的数均聚合度无限大 :
凝胶点反应程度:
一般采用羟基过量来控制凝胶化,因favg = 2eA/n0:
令K= no/eA ,K为醇酸树脂的工作常数,一般K=1±0.05
K<0.95,树脂提前凝胶化;K>1.05,树脂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醇酸树脂配方计算:
1. 根据油度和设定的K值计算
2. 根据不同油度下的参考羟基过量数来计算配比和K值,并通过合成试验的酸度~粘度曲线来增减羟基过量数 ;三、醇酸树脂合成工艺
1.脂肪酸法
多元醇,二元酸和脂肪酸加在一起在220-240oC间反应。
一步法:一次投料,树脂分子量较低
二步法:先加部分脂肪酸(40%~90%),树脂分子量较高、干燥快 。
2.醇解法------油+甘油→甘油—酸酯
醇解催化剂:LiOH、CaO、PbO,用量为油的0.01~0.05%。
醇解温度: 230~250℃
醇解反应终点确定:测乙醇容忍度、电导值
;四、醇酸树脂性质的影响因素
1.油性质的影响 (干燥 性—抗黄变性)
2.油度的影响 短油度→长油度:
溶剂汽油???解性↑、粘度↓、树脂固体份↑;硬度↓、颜料分散性与贮存稳定性↑。耐候性、附着力以中油度为最好。
3.合成方法的影响
*脂肪酸法:
酯化反应性:伯羟基>仲羟基;苯酐>不饱和酸>芳酸>脂肪酸
苯酐都与伯羟基结合、仲羟基与脂肪酸结合------分子量大、酸值低、漆膜硬
*醇解法:甘油一酸酯是脂肪酸伯羟基酯,苯酐与伯羟基-仲羟基都反应酯化------树脂支化、酸值高、漆膜易发粘 ;;五、改性醇酸树脂
*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苯乙烯也可用):
丙烯酸单体在醇酸树脂中自由基聚合(主要是共轭双键);
或用低分子量丙烯酸树脂作为醇酸树脂缩聚原料
*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
先用偏苯三酸酐合成醇酸树脂(酸值> 50),胺中和;
再用丙烯酸单体在醇酸树脂水液中自由基乳液聚合
*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
醇酸树脂+少量有机硅树脂→共缩聚 ;六 聚酯树脂(无油醇酸树脂)P189;第三节 不饱和聚酯(UP)P193;引发;第四节 酚醛树脂
碱催化,甲醛过量,热固性,resol;
酸催化,苯酚过量,热塑性,novalac;
这两种树脂都只能溶于醇中,而醇溶性酚醛树脂在涂料中用途不大,需要进行改性变成油溶性的。;松香改性酚醛;酚醛树脂漆的特性及用途;Section 5 Amino Resin
第五节 氨基树脂(P197)
一、氨基树脂的分类
1.脲醛树脂
2.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o-formaldehyde,MF树脂,)
丁醇低醚化和高醚化 、甲醇与异丁醇混和醚化 、HMMM
3.烃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N-苯基三聚氰胺甲醛、N-丁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4.共聚树脂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三聚氰胺/苯基三聚氰胺-甲醛;二、氨基树脂的合成原理及交联反应
在pH<9弱碱 ,尿素和甲醛形成羟甲基脲:
在微酸性(pH4.5~6)和醇存在下,羟甲基脲发生醚化和微缩聚:
;; 三聚氰胺与甲醛的合成反应:
; 氨基树脂组成对性能的影响;氨基树脂与羟基树脂通过醚交换反应进行交联成膜:
过量氨基树脂则自身交联:;潜酸催化剂P202;三、氨基树脂的应用
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