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1 三重比对,打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 学案略语 对阐述类文本阅读的考察,高考采纳选择题的形式。面对颇有点文字嬉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须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细致比对。该学案重点引导你如何进展比对。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展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展运算的“筹算”演化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拟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良,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原委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独创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局部,上下两局部用于停放游珠,中间局部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如今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像。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格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说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惹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很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开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兴旺,须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独创极有可能。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 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准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浩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终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好像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9年12月4日,中国珠算工程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比出“50个最宏大独创”,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可以进步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对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沉的文化内涵。科学探讨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别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苍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信任,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须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冲突,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1.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像,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方资格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开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良,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 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准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兴旺。 答案 C 解析 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展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