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课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docVIP

《现当代文学史》课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期(1898-1917) 从戊戌变法前后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前 二 19-20世纪之交的社会背景和变革历程 三个时期: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 三 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出版的基本保障。2.现代出版事业的发展给予了知识分子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与社会互动的机会。3.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1911年清政府的倒台使一批知识分子从官场转入文化市场,还有一批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不同于封建时代业余写作的自由撰稿人和文学创作队伍。 四、文学观念的变革 1.诗界革命 梁启超(1873-1929):《夏威夷游记》(1899年):提出诗界革命。 黄遵宪(1848-1905),晚清著名诗人、杰出外交家。著有诗集《人境庐诗草》。“我手写我口” 2.文界革命 “新文体”特点:“平易畅达” ; “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文风生动、活泼、新鲜,笔锋常带感情;文字界于文言白话之间,又称“报章体”。 3.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4.戏剧界革命:陈独秀《论戏曲》(1904年):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 最早的戏剧社团:春柳社,1906年,东京. 5.语言观念变革 梁启超《小说丛话》:语言变革的重要性 6.文学观念的现代性萌动:黄人的进化论文学观;王国维的文学本体价值论;周氏兄弟的现代文学观。 五、文体叙述的创新 主要成就:政论散文和小说(包括翻译小说) 1.梁启超“新文体”散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片断): 2.晚清主要有两类小说:一是政治小说,一是谴责小说。 四大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 林纾翻译作品:《黑奴吁天录》(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巴黎茶花女遗事》 等。 3.民初小说: “鸳鸯蝴蝶派”:以游戏消遣为主要目的,以言情、武侠、侦探小说而受市民读者青睐。以《礼拜六》杂志为主要发表阵地。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徐枕亚、李涵秋被称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五虎将”。代表作品如徐枕亚的《玉梨魂》。 本章要点:1.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与社会文化背景:近代社会改革的三个阶段;文化机制的变革。2.文学观念的变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语言变革;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 3.文体叙述的创新:政论散文和小说(晚清政治小说、谴责小说、翻译小说;民初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迅速发展期(1917-1949) 1.1917-1927年,20年代文学(第一个十年) 2.1927-1937年,30年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3.1937-1949年,40年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一 新文化运动 简介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陈独秀,1916年9月改名,1917年1月移址北京。 新文化运动从两个方面推进思想启蒙: 1.重新评价孔子思想,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吴虞:打(倒)孔家店;胡适:重新估价一切(尼采) 2.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特别是自由平等观、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等。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 二、文学革命的发难与倡导 1.时间:1917年1、2月 2.标志:《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 3.目标:“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三、文学革命的发展期(1918年初至1921年) 1.关于新文学的建设: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4月):“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 12) 2.创作实绩: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刘半农:《相隔一层纸》;郭沫若:《凤凰涅槃》 3.白话文正宗地位的确立:新刊物——《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时事新报》;老刊物——《小说月报》、《东方杂志》;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 第二节 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 一、五四文学与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美国“意象派”理论;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影响,直接来源是当时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2.西方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心理分析派、意象派、立体派、未来派……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学海无涯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